• <p id="db8pm"></p>
    <td id="db8pm"><ruby id="db8pm"></ruby></td>
    <p id="db8pm"></p>
  • <acronym id="db8pm"></acronym>

    <pre id="db8pm"></pre><td id="db8pm"></td>
    手機掃碼訪問

    高中生物高考沖刺精選選擇題練習

    2021-10-171 9.99元 26頁 774.40 KB
    立即下載 侵權申訴 舉報
    版權聲明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qqbaobao負責整理代發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
    網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開
    高中生物高考沖刺精選選擇題練習1.圖1表示植物細胞的淀粉酶與人消化道內淀粉酶活性受pH影響的情況,圖2表示3種脫氫酶(A.B.C)的活性受溫度影響的情況。下面的說法中,正確的是()①pH=5時,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谌魀H由中性變為酸性,人的淀粉酶活性漸漸升高③由圖2可知,適宜溫度范圍最廣的是B酶?、軗D2,無法確認C酶活性的最適溫度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2.下列是有關某種淀粉酶的實驗,處理方式及結果如下表及圖所示。根據結果判斷,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此種淀粉酶在作用35min后便會失去活性B.在60℃的環境中此種淀粉酶已失去活性 C.此種淀粉酶在中性環境中的催化速率比堿性中的快D.物質甲對試管Ⅲ中淀粉酶活性的促進作用大于試管Ⅱ3.某同學在研究化合物P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時,得到如下圖所示的實驗結果。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在一定范圍內,底物濃度影響著酶促反應速率B.曲線①作為實驗對照C.P對該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D.若反應溫度不斷升高,則A點持續上移4.關于ATP分子的敘述正確的是()A.A表示的是腺嘌呤B.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種元素C.T表示胸腺嘧啶,因而ATP的結構與核苷酸很相似D.1molATP水解,能釋放出30.54kJ的能量,這些能量貯存在兩個高能磷酸鍵中5.下列有關人體處于不同狀態下細胞內ATP變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在寒冷時,腎上腺素和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細胞產生ATP的速率下降B. 在緊張或憤怒狀態下,細胞內產生ATP的速率大大超過產生ADP的速率C.在劇烈運動中,通過機體神經和體液調節,細胞產生ATP的速率迅速增加D.在饑餓時,細胞內產生ADP的速率大大超過產生ATP的速率6.在生物體的下列生理活動過程中,沒有ADP生成的是()A.漿細胞分泌抗體B.胃蛋白酶對蛋白質的分解C.葉綠體內C5的生成D.番茄根細胞對Mg2+的吸收7.下列生物的反應式錯誤的是()A.藍藻進行光合作用的反應式:CO2+H2O(CH2O)+O2B.植物吸收無機鹽時消耗ATP的反應式:ATPADP+Pi+能量C.酵母菌進行發酵的反應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D.馬鈴薯塊莖進行無氧呼吸的反應式:C6H12O62C3H6O3+能量8.科學家利用“同位素標記法”了解到許多化學反應的詳細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用15N標記核苷酸,弄清了分裂期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的變化規律B.用18O標記H2O,證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用14C標記CO2,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轉移途徑D.用32P標記腺苷,探知了DNA分子的結構9.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癌細胞一般能不斷合成蛋白質和產生中心粒B.生物的卵細胞雖然分化程度很高,但仍然具有較高的全能性C.硝化細菌既能利用無機物合成有機物,也能進行有氧呼吸D.人體骨骼肌細胞能合成多糖,也能通過無氧呼吸產生CO210.如圖所示,為人體內氫隨化合物在生物體內代謝轉移的過程,分析合理的是()A.①過程發生在核糖體中,水中的H只來自于一NH2B.在缺氧的情況下,③過程中不會發生脫氫反應C.在缺氧的情況下,③過程中不會發生脫氫反應D.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②③進程發生于線粒體中11.在外界環境條件恒定時,用下圖裝置測定種子萌發時的呼吸作用類型(假設呼吸底物全部為葡萄糖),實驗開始同時關閉兩裝置活塞,在25℃下經過20min后觀察紅色液 滴移動情況,下列對實驗結果的分析錯誤的是()A.若裝置l的紅色液滴左移,裝置2的紅色液滴不移動,則說明此時萌發的種子只進行有氧呼吸B.若裝置l的紅色液滴左移,裝置2的紅色液滴右移,則說明此時萌發的種子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吸C.裝置1的紅色液滴向左移動的體積是呼吸作用消耗02的體積D.裝置2的紅色液滴向右移動的體積是呼吸作用釋放C02的體積12.研究發現,冬小麥在秋冬受低溫襲擊時,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持續的冷害使根生長遲緩,吸收能力下降,但細胞內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明顯的提高。下列推斷合理的是()A.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強,不利于抵御寒冷B.低溫持續使線粒體內氧化酶活性減弱,影響可溶性糖合成淀粉C.低溫使細胞內結合水含量降低,自由水含量增加,以適應低溫環境 D.低溫使根細胞呼吸減弱,使根細胞吸收礦質元素能力下降13.下列是新鮮綠葉的四種光合色素在濾紙上分離的情況,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提取色素時加入碳酸鈣是為了防止濾液揮發B.水稻在收獲時節,葉片中色素量的變化是(甲+乙)<(丙+?。〤.四種色素都能溶解在層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D.四種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紅光14.在上午8—10時的兩個特定時刻測定某植物細胞內三種物質的含量變化,其相對數值如圖所示。該細胞最可能是()A.形成層細胞B.葉肉細胞C.根尖細胞D.果肉細胞15.下圖表示某實驗及其結果,對此分析不正確的是() A.圖示中兩種生物共有的細胞器只有核糖體B.該實驗可證明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C.圖示中的水綿和細菌都可進行有氧呼吸D.圖示中的水綿和細菌之間為寄生關系16.下列關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敘述,正確的是()A.無氧和零下低溫環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鮮B.CO2的固定過程發生在葉綠體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過程發生在線粒體中C.細胞呼吸過程產生的ATP可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應D.連續陰天的夏季,白天適當增加光照,夜晚適當降低溫度可提高溫室作物產量17.下列有關實驗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葉綠體中色素的分離實驗結果顯示:色素含量最少的是呈橙黃色的胡蘿卜素B.斐林試劑使用時要先把甲液(0.1g/mL的NaOH溶液)和乙液(0.01g/mL的CuSO4溶液)混合均勻 C.檢測CO2產生的多少可以使用重鉻酸鉀,看產生灰綠色的時間長短D.脂肪的鑒定實驗中需用顯微鏡才能看到被蘇丹Ⅳ染成橘黃色的脂肪滴18.生物實驗中常用到對照。以下對照設置正確的是()A.研究氧濃度對植物呼吸的影響分別在黑暗和光照條件下進行B.研究細胞核的功能,把蠑螈的受精卵橫縊成有核和無核二部分C.探究Ca2+的主動吸收,使細胞外Ca2+濃度大于或小于細胞內液D.研究植物有絲分裂中解離液的效果,使用龍膽紫和醋酸洋紅染色19.下列關于生物學實驗操作.實驗結果.實驗現象描述中,正確的是()A.用紙層析法分離菠菜濾液中的色素時,橙黃色的色素帶距離所畫濾液細線最遠B.用洋蔥鱗片葉大片內表皮和動物膀胱作半透膜都能成功完成滲透作用實驗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產生二氧化碳來予以確定D.可用斐林試劑鑒定甘蔗中的蔗糖 20.選擇正確的實驗試劑是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相關實驗中,試劑選擇正確的是()A.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中,選擇0.5g/mL的蔗糖溶液B.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實驗中,使用酸性重鉻酸鉀溶液檢測酒精C.在“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使用蒸餾水提取色素D.在“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使用蘇丹Ⅲ染液使染色體著色21.下圖表示一個水稻葉肉細胞內發生的部分代謝簡圖。圖中①~⑤表示反應過程,A~L表示細胞代謝過程中的相關物質,a.b.c表示細胞的相應結構。請據圖作答:(1)上圖中,反應過程①的場所是,反應過程④的場所是。(2)結構a中發生的能量轉換過程是。在其他環境條件適宜而光照強度恰為光補償點時,單位時間內A~L各 物質中產生量與消耗量相等的有。(3)葉肉細胞在③④⑤過程中,產生能量最多的過程是。(4)干旱初期,水稻光合作用速率明顯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反應過程受阻。小麥灌漿期若遇陰雨天則會減產,其原因是反應過程受阻。22.萌發的禾谷類種子中淀粉酶的含量顯著增高,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較耐熱,在pH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熱,在70℃條件下15min后失活。根據它們的這種特性,可分別測定一種酶的催化效率。某實驗小組進行了“提取小麥種子中α-淀粉酶并測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適溫度”等相關實驗。實驗材料:萌發3天的小麥種子(芽長約1cm)。主要試劑及儀器:1mg/mL的標準麥芽糖溶液.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餾水.石英砂.恒溫水浴鍋等。實驗步驟:步驟一:制備酶溶液。步驟二:略。 步驟三:取6支干凈的.體積相同并具刻度的試管依次編號,按下表要求加入試劑,再觀察各試管內的顏色變化(注:+表示碘液變藍色,-表示碘液不變色)。試管編號123456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888888恒溫水浴5min(℃)020406080100α-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β-淀粉酶失去活性的溶液(mL)111111恒溫水浴5min(℃)020406080100溶液混合,振蕩后恒溫水浴5min(℃)020406080100加入碘液,振蕩后觀察顏色變化++++++-+++++請回答下列問題:(1)資料表明:小麥種子發芽時,胚產生赤霉素,赤霉素擴散到糊粉層,誘導淀粉酶的合成。赤霉素誘導淀粉酶合成的主要機理是。選用萌發的小麥種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2)步驟二的具體操作是。(3)加入碘液,振蕩后觀察顏色變化,發現試管4中碘液不變色,能否據此推斷α-淀粉酶的最適合溫度一定是60℃?。理由是 。該實驗中不能選用斐林試劑檢測實驗結果的主要原因是。(4)若要進一步研究小麥種子中β-淀粉酶的最適溫度,則需獲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請簡要寫出制備該種酶溶液的方法:。23.某生物實驗小組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設計的如下實驗裝置。實驗中,先向氣球中加入10mL酵母菌培養液,再向氣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氣,扎緊氣球,置于裝有20℃溫水的燒杯中。再將整個裝置置于20℃的恒溫水浴中,記錄實驗開始30min后燒杯中液面變化量。試回答:(1)為了消除各種環境因素的變化帶來的實驗誤差,應設計一對照實驗,對照實驗裝置與上述裝置相比,不同之處是。(2)實驗開始30min后燒杯內液面沒有發生變化,原因是。如果要確認氣球內酵母菌有沒有進行無氧呼吸,可以檢測發酵液中是否含有。(3)若用上述實驗裝置探究酵母菌無氧呼吸的適宜溫度,應作兩處調整,分別是:①;②。 檢測的指標是。24.下圖為探究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強度影響的實驗裝置。10實驗材料和用具:20mL移液管.20W.50W.100W和200W的臺燈.冷開水.NaHC03.水草等。實驗步驟:①準備4套如圖所示裝置,編號為1-4。在瓶中各放入一燒杯一定濃度的NaHC03溶液。②取4等份長勢相同的水草分別放入1-4號裝置。③將4套裝置放入暗室中,然后分別用20W.50W.100W和200W的臺燈等距離地照射1-4號裝置并觀察。④在每過10min讀出移液管的刻度。共記錄數據三次,實驗結果如下表。組別123420W50W100W200W 第一次02.24.13.8第二次0.14.38.37.7第三次0.16.512.511.6(1)該實驗的名稱是,應控制的無關變量是(至少答出兩種)。(2)在20W時,記錄的數據接近于0的原因是。(3)根據表中實驗數據在坐標里繪制柱形圖。(4)若想確定水草生長的最適光照強度,請在本實驗的基礎上寫出進一步探究的實驗思路。。25.某生物興趣小組借助8套密封的探究裝置,研究不同光照強度與蛇舌草O2釋放相對量的關系。在其他條件 相同的情況下,1小時內記錄到如下表所示的實驗結果。請回答問題(1)在每個光照條件下,均設置1.2.3組的目的是。(2)在光照強度為1000lx時,O2釋放量為0,說明此時。(3)數據表明蛇舌草的實際光合作用強度最大為(用氧氣釋放相對量表示),當光照強度由2000lx提高到3000lx時,葉片細胞中C3的含量。當光照強度由5000lx提高到6000lx時,限制其氧氣釋放量增加的環境因素主要是。(4)根據上表數據,在下面方框內畫出光照強度與O2釋放量的曲線圖?!? 參考答案1.答案:C解析:圖1植物淀粉酶和人消化道內淀粉酶的最適PH值分別為5.7,高于或低于最適PH值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活;圖2中脫氫酶B的最適溫度約23度,低于或高于該溫度酶的活性會降低甚至失活,A.C曲線涉及的溫度范圍比B廣,且圖中未畫完A.C曲線,無法確認C酶活性的最適溫度。2.答案:B解析:1號試管淀粉含量不變,則1號試管中該淀粉酶失活;2號和3號試管淀粉含量減少,證明該淀粉酶水解淀粉,但是2號試管水解曲線斜度更大,證明PH為8時水解速度更快。3.答案:B解析:曲線1酶的催化速度先隨底物濃度增加而加快,隨后達到平衡,該過程的單一變量是底物濃度;曲線2加入化合物P,酶促反應速率比曲線1小,證明化合物P抑制酶的催化。此外,酶的催化需要適宜溫度,高溫酶會失活。4.答案:B 解析:A,A表示的是腺苷;C,T是表示三個,ATP的中文名稱是三磷酸腺苷;D,1molATP水解,能釋放出30.54kJ的能量,這些能量貯存在遠離A的那個高能磷酸鍵中。5.答案:C解析:A,在寒冷時,腎上腺素和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細胞產生ATP的速率相對加快;B,在緊張或憤怒狀態下,細胞內產生ATP的速率不會大大超過產生ADP的速率,總體上仍是動態平衡的;D,在饑餓時,細胞內產生ADP的速率也不會大大超過產生ATP的速率,也還是動態平衡的。6.答案:B解析:A,分泌蛋白的形成過程要耗能;B,胃蛋白酶對蛋白質的分解在體外也能進行,不要細胞供能;C,葉綠體內C5的生成即光合作用暗反應C3還原的過程,要消耗ATP;D,番茄根細胞對Mg2+的吸收是主動運輸,要消耗ATP。7.答案:A解析:藍藻是原核生物,沒有葉綠體,但是藻藍素可以用于光合作用;植物吸收無機鹽屬于主動運輸,需要消耗ATP水解時釋放的能量;酵母菌進行酒精發酵,土豆和人無氧呼吸產生乳酸。8.答案:C解析:A,細胞分裂中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的變化通過顯微鏡下觀察就可發現;B,證明光合作用的原料,不需要同位素標記,用18O標記H2 O一般是用于探明光合釋放氧氣的來源;D,DNA分子的結構是通過各種實驗數據推測而得出的。9.答案:D解析:癌細胞進行有絲分裂產生子細胞,需要中心體的參與,同時蛋白質是構成子細胞的成分;卵細胞屬于生殖細胞,具備全能性;硝化細菌利用NH3形成HNO3釋放的能量,將CO2和H2O轉變成有機物;人體無氧呼吸只產生乳酸。10.答案:C解析:脫水縮合形成水中的氫元素可能來自氨基或羧基;③過程表示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過程,產生少量還原劑氫,該過程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有,該過程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11.答案:D解析:裝置1的紅色液滴左移,證明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與NaOH反應,導致裝置內壓強降低;裝置2的紅色液滴右移,證明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氣量小于有氧和無氧產生二氧化碳的總量,增大了壓強。12.答案:D 解析:冷寒初期呼吸作用增強,有利于產生熱量抵御寒冷;持續低溫降低了線粒體內氧化酶的活性,影響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低溫時,自由水少,結合水多;吸收礦質元素屬于主動運輸,需要消耗根細胞呼吸產生的能量。13.答案:B解析:碳酸鈣用于保護葉綠素分子在研磨時不被破壞;根據上圖可知,甲和乙是葉綠素a.b,丙和丁分別是葉黃素和胡蘿卜素,且葉黃素和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胡蘿卜素因為溶解度最大,所以擴散速度最快。14.答案:B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第二次測定時O2量和C6H12O6量比第一次多,說明該細胞能進行光合作用。15.答案:D解析:A項對,細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體細胞器,水綿是真核生物,有多種細胞器,二者共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B項對,好氧型細菌是需氧型生物,聚集在水綿的葉綠體周圍,說明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產生O2。C項對,水綿和好氧型細菌均是需氧型生物,進行有氧呼吸。D項錯,好氧型細菌能利用空氣中的O2生存,集中在水綿葉綠體周圍,是因為葉綠體產生了O2,二者沒有關系。16.答案:D解析:A項錯,水果保鮮的條件是零上低溫和低氧。B項錯,C6H12O6分解成CO2的過程發生在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中 。C項錯,暗反應所需ATP全部來源于光反應。D項對,連續陰天,光照弱,不利于光合作用的進行,所以白天適當增加光照,增大光合作用強度,合成有機物。夜晚適當降低溫度,降低呼吸作用強度,減少有機物的消耗。17.答案:A解析:綠葉中胡蘿卜素含量少,溶解度大,擴散最快;斐林試劑中NaOH和CuSO4溶液的質量分數分別是0.1g/mL和0.05g/mL;二氧化碳用溴色香草酚藍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檢測,酸性重鉻酸鉀是檢測酒精含量的;蘇丹Ⅳ將脂肪染成紅色。18.答案:B解析:A中的單一變量應該是氧氣濃度;C中鈣離子屬于主動運輸,與細胞內外鈣離子濃度差關系不大;解離是為了讓細胞分散開來,而龍膽紫和醋酸洋紅用于對染色體進行染色。19.答案:A解析:洋蔥鱗片葉大片內表皮不適宜做滲透實驗,因為植物細胞間的胞壁是全透性的;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和水,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產生酒精來確定;還原糖包括葡萄糖.麥芽糖和果糖,蔗糖不是還原糖,不能與斐林試劑發生化學反應。 20.答案:B解析:0.5g/mL的蔗糖溶液質壁分離現象明顯,但失水過多,沒有復原現象;蒸餾水是無機物,而色素是有機物,無法用于提取色素;蘇丹Ⅲ染液使脂肪著色,但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構成。21.答案:(1)葉綠體囊狀結構薄膜(或類囊體)線粒體基質(2)光能轉變成活躍的化學能,再轉變成穩定的化學能(或光能轉變成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G=I.D=K(答A=B.C=J不扣分)(3)⑤(4)②①解析:(1)反應①表示水的光解過程,場所是類囊體;反應④表示丙酮酸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還原劑氫,并釋放少量能量的過程。(2)結構a表示葉綠體,葉綠體利用色素和光能,將水光解產生氧氣和還原劑氫,并將光能儲存在ATP中,然后ATP參與暗反應,最終將ATP中活躍的化學能轉變成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3)過程③④⑤分別表示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還原劑氫與氧氣結合生成水。其中,第三階段釋放的能量最多。 (4)干旱初期為了減少水分散失,降低蒸騰作用,植物氣孔關閉,固定的二氧化碳減少,過程②減弱;陰雨天光照強度減弱,①光反應階段受阻,影響光合作用的速率。22.答案:(1)赤霉素誘導淀粉酶基因的表達小麥種子(中含淀粉豐富,)萌發時形成大量淀粉酶(2)將酶液置于70℃水浴中15min,取出后迅速冷卻(3)不一定該實驗只能說明60℃時該酶的活性比其他實驗溫度下高,而不能說明比40℃至80℃間的其他溫度下活性高(或需進一步在40℃~80℃范圍內設置溫度梯度,比較其他溫度與60℃時該酶的活性)利用斐林試劑檢測時需要水浴加熱,會改變了該實驗中的自變量(溫度),影響實驗最終結果(4)將步驟一中制取的酶液置于pH為3.6.溫度為0℃下的環境中短暫時間,使α-淀粉酶失去活性解析:(1)淀粉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通過基因進行轉錄和翻譯表達相應的性狀。小麥屬于禾谷類,含有大量的淀粉,本實驗的材料包括淀粉酶。(2)本實驗探究的是α-淀粉酶,但是小麥種子中還含有β-淀粉酶,這種酶在70℃條件下15min后失活。(3)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一般得到的是所給溫度范圍內,反應最適合的溫度范圍,而不是確切的數值。本實驗的單一變量是溫度,斐林試劑與還原糖在水浴加熱的情況下才發生反應,會影響單一變量的控制。 (4)“α-淀粉酶不耐酸.較耐熱,在pH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熱”,要研究β-淀粉酶的特性,就需要利用該原理促使α-淀粉酶失活。23.答案:(1)將氣球中的酵母菌培養液換成加熱煮沸后冷卻的酵母菌培養液(或不含酵母菌的培養液)(2)酵母菌只進行了有氧呼吸酒精(3)①氣球中不注入氧氣②取若干相同裝置,并置于不同溫度的恒溫水浴鍋中不同溫度下燒杯中液面上升量解析:(1)氣球中可能含有其他微生物,也可以進行有氧呼吸產生水,影響實驗效果。如果氣球中換成被殺死的酵母菌培養液重復實驗,液面沒有明顯上升,則可以排除氣球中其他微生物對實驗的影響。(2)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都會產生二氧化碳,但是只有無氧呼吸會產生酒精。酒精分子比水分子小,可以透過氣球膜進入燒杯中,導致燒杯液面發生變化。(3)倘若氣球中不注入氧氣,酵母菌在氣球中將進行無氧呼吸,為探究溫度對酵母菌無氧呼吸的影響,只需設置不同溫度的實驗組進行操作,觀察燒杯中液面上升情況。24.答案:(1)探究光照強度對水草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2分)C02(或NaHCO3溶液).溫度.pH值.水草(至少答出兩項)(2)在此時實際光合作用釋放的O2 約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3)見下圖(2分)(4)在50-200W范圍內設置若干個梯度進行實驗(答到若干個梯度給分)解析:(1)題目中給出20W.50W.100W和200W的臺燈,制造不同的光照強度,同時用NaHC03吸收二氧化碳,排除二氧化碳的干擾。(2)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也在進行呼吸作用,測定的氧氣釋放量實際上是凈光合作用。(3)移液管的零刻度在上方,以50W為例,第一次滴取2.2ml,第二次是在第一次的刻度線位置開始繼續滴取的,因此,第二次讀取數值為4.3ml時,實際上滴取量為4.3-2.2=2.1ml,第三次滴取實際量為6.5-4.3=2.2ml。取三次滴 取的平均值就是光照強度為50W時,氧氣釋放量,即:(2.2+2.1+2.2)/3=2.17ml。組別123420W50W100W200W第一次02.24.13.8第二次0.14.38.37.7第三次0.16.512.511.6(4)根據(3)所繪制的表格可知,最適光照強度的范圍在50—200W之間。25.答案:(1)減少(避免)實驗誤差(2)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3)22.3mL降低二氧化碳濃度(4)見圖解析:(1)設立重復組進行實驗,取數據平均值有利于減少誤差。(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時進行,測得凈光合作用氧氣生成量為0,證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反應速率相同。(3)黑暗是測得氧氣消耗量為4.1,6000lx時測得凈光合釋放氧氣量為18.2,實際光合作用釋放氧氣量=呼吸作用消耗氧氣量+凈光合作用釋放氧氣量。光照強度從2000lx提高到3000lx時,光反應產生更多ATP和[H]用于暗反應二氧化碳的還原階段,導致C3減少。光照強度從5000lx增加到6000lx時,光照強度增加導致氣孔關閉,二氧化碳隨之減少,影響暗反應。(4)橫坐標表示光照強度,縱坐標表示對應的凈光合作用氧氣釋放量的平均值,根據上述表格取點劃線即可。
    同類資料
    更多
    高中生物高考沖刺精選選擇題練習
    sm调教女警光着下身立站敬礼
  • <p id="db8pm"></p>
    <td id="db8pm"><ruby id="db8pm"></ruby></td>
    <p id="db8pm"></p>
  • <acronym id="db8pm"></acronym>

    <pre id="db8pm"></pre><td id="db8pm"></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