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id="db8pm"></p>
    <td id="db8pm"><ruby id="db8pm"></ruby></td>
    <p id="db8pm"></p>
  • <acronym id="db8pm"></acronym>

    <pre id="db8pm"></pre><td id="db8pm"></td>
    手機掃碼訪問

    【新教材】統編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第四、五、六單元綜合測試卷(含答案解析)

    2021-12-241 9.99元 12頁 180.59 KB
    立即下載 侵權申訴 舉報
    版權聲明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qqbaobao負責整理代發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
    網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開
    【新教材】統編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第四、五、六單元綜合測試卷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5分。)1.宋朝統治者為了維護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過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寬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曉,皆復長安舊制”,但收效甚微,店鋪侵占通衢大道的情況屢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時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錢”的形式承認了這一行為的合法性。這反映出( ?。〢.宋朝統治者不再推行重農抑商政策B.漢唐的坊市制度最終被宋微宗廢除C.商業發展嚴重影響了街衢正常交通D.商品經濟的發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2.表2清中期以前蘇州地區重要經濟指標統計表(部分)糙米價格(每石)棉布價格(每匹)踹匠工資(每匹)1665年約400文約30文11文1724年約1000文約30—35文約11文18世紀末約1500文約100—200文約14文(注:踹匠是踹布手工業工人,強壯者每天可踹布5匹;蘇州當時有踹匠約2萬人。)據表2可推知,清代中期蘇州地區( ?。〢.人口膨脹影響勞動力價格B.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受阻C.傳統手工業逐漸走向衰敗D.通貨膨脹破壞城市繁榮3.考古學家發現,古希臘的早期建筑多為城堡與宮殿;后隨著城邦興起,市政廣場、露天劇場、體育館等公共建筑逐漸增多。這一變化反映了古希臘( ?。〢.重視建筑的實用性B.民主政治高度成熟C.公民意識不斷增強D.城市經濟日趨繁榮4.唐初規定:州縣官市之外的交易場所均不合法。但因各地商人、城內居民所需生產和生活用品均需草市供應,因而官府對草市長期采取放任自流態度。唐末,不少地方官吏開始在草市設鎮,設置官丁,并設場征稅。這表明( ?。〢.商業發展推動政府調整了抑商政策B.草市自身功能推動其官市化市鎮化第12頁共12頁,C.唐中央政府實質認可了草市合法性D.中央集權程度決定商業規則執行力5.20世紀初,武漢三鎮“占長江沿岸最樞要之地,商況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諸港”,漢口更是“舟楫之輻輳,貨物之聚散,其盛不亞于上海,其余則尚未能比類也”。武漢的這一狀況( ?。〢.表明其航運發展水平超過上海B.說明商業貿易中心向腹地轉移C.為長江沿岸工業重新布局奠定基礎D.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生創造條件6.有學者認為,與工業化一起到來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長、大規模移民與迅速的城市化,“勞動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區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費這些原材料,從而增加了世界貿易的總量……大船、巨大的碼頭、深水運河加速了貿易和運輸的發展。這一新體系所帶來的利潤主要流向歐洲、北美洲和日本。”由此說明( ?。〢.資本開始自由開放地流動B.國際經濟交流基本準則得到確立C.人類社會的橫向交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D.人類朝著世界一體化進程邁出關鍵性一步7.秦漢兩代朝廷非常重視道路的建設。秦兼并六國之后,建立了以咸陽為中心的道路交通網;西漢武帝時,在秦成果的基礎上,開辟了通向西南、西域、夜郎等地的交通道路;東漢的都城洛陽則是“處于中土,平夷洞達,萬方幅湊”的交通樞鈕。這些成就的取得( ?。〢.保證了秦漢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B.說明交通是秦漢地方治理的核心C.得益于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需要D.確保了中央對地方的絕對領導權8.下表是德意志地區鐵路里程發展狀況表,據此可知德國鐵路的發展( ?。┑聡F路里程(1850~1869)年份鐵路里程(公里)年份鐵路里程(公里)年份鐵路里程(公里)185018511852185318541855185658566143660571477571782686131857185818591860186118621863899196501059311089114971204812651186418651866186718681869131141390014787156791631617215第12頁共12頁,A.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德國發展最快B.有助于德意志境內統一市場的形成C.推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最終確立D.體現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9.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車公司在報紙上打出這樣的營業廣告。“要求事業速成,必須交通便利,要求事業速成,必須時間經濟,請看歐美列強由人力車而馬車,由馬車而腳踏車而汽車、電車,愈來愈省時間,有利于農工商學各界”。這則廣告( ?。〢.旨在引導民眾正確看待西方文明B.認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C.說明新式交通已為廣大人民所接受D.體現出了對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10.馬相伯是鴉片戰爭發生那年出生的,十二年后進入上海徐匯公學。有一天,他被帶往黃浦江上的英國軍艦內參觀,令他大吃一驚的是:英國的船也舊,炮也差,與鎮江的江防大炮相比,毫無差別。以下是對這段表述的分析,其中不準確的是( ?。〢.可能是真實的。因為遠道而來的英國炮艦主要還是工業革命前的桅帆船B.可能是真實的。因為“英國的船堅炮利”可能是清廷遮掩戰事失敗的一種借口C.可能不真實。因為工業革命中,富爾頓已經造出了汽船,并大規模地用于實戰D.可能不真實。因為鴉片戰爭的結果可以說明雙方軍事實力的差異11.下圖是東西方兩幅航海的地圖,以下說法符合歷史史實的是( ?。┼嵑痛牶胶J疽鈭D                    新航路開辟示意圖A.都是資本主義萌芽和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B.其歷史活動的政治經濟目的基本相同C.呈現的都是東西方航海史上的壯舉D.都引發和促成了東西方的社會轉型12.東漢時,中醫發現柳樹皮可退燒止痛,而巴比倫、埃及、希臘在更早也有同樣記載,但直至19世紀,歐洲科學家提純柳樹皮、繡線菊等得到水楊酸,才最終明了其原理,后又通過化學合成乙酰水楊酸即阿司匹林,解決了水楊酸嚴重傷胃的缺點。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〢.中醫曾長期領先歐洲醫學B.中醫對發現阿司匹林具有重要啟發作用C.傳統醫學具有經驗性特征D.第12頁共12頁,近代醫學重視通過定性研究而深入本質13.源遠流長的中醫藥學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下列中醫藥成就敘述正確的是( ?。俪蓵趹饑廖鳚h間的《黃帝內經》是一部重要的中醫基礎理論著作②東漢醫學家張仲景著成的《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臨床學的基礎③唐朝醫學家孫思邈總結前代經驗,著成臨床百科全書《唐本草》④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著成中藥學集大成之作《本草綱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14世紀四五十年代發生的鼠疫至少造成歐洲2500萬人死亡,包括很多神父也染病死亡。受疫情影響,人們把目光轉向了享樂;勞動力市場得以解放,城鄉流動變大;科學技術取得進步;衛生觀念得到更新。由此可見,這場疫情( ?。〢.證明了神學理論的荒誕B.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C.奠定了工業革命的基礎D.推動了理性主義的興起15.建國初期,一位老大爺談到種痘運動說:“現在的國家真好,共產黨毛主席處處關心我們,從解放后,沒聽說哪個地方鬧天花,也看不見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個孩子,要是在過去請‘花先生’栽‘花’,頂少也得一石來糧。”這則材料作為例證,可用來說明( ?。〢.社會主義改造成效顯著B.新中國獲得民眾政治認同C.民主政治建設扎實推進D.衛生防疫體系的全面建立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二四、五、六單元過關題第12頁共12頁,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5分。)123456789101112131415二、非選擇題(共5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西方的理念有頗多差異。中國古代的城市并不是圍繞廣場教堂或者從圓心編射出來的。古代中國人對神靈態度暖昧,更拒斥古希臘、羅馬廣場式的民意體現,因此,占據中國古代城市中心的,并不是宗教道場或廣場,而是權力的殿堂。西方城市在文藝復興后出現的公共空間增長,同樣在古代中國舉步維艱。古代中國統治者迷戀城墻——無論是為一座城市選址,還是分割其內部格局,首要考慮的往往不是宜居,而是如何凸顯統治的權威,對外可以應對軍事沖擊,對內便于社會管理,城內是被各種復雜關系捆縛的禮教世界。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從中提取中外歷史信息,圍繞“城市與歷史”擬定一個論題展開論述。(要求:中外相關、論題合適、史實準確、史論結合)(16分)17.(23分)自古以來,交通事業的發展關乎社會進步、國運興衰甚至世界文明演進的歷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第12頁共12頁,秦漢時期政治上的統一為水陸交通的發達創造了有利的客觀條件,所以當時的水陸交通比春秋戰國時期要發達得多。馳道是秦漢時期陸路交通網的主干,可通向全國主要城市。馳道于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開始修建、早期的馳道以秦的都城咸陽為中心,延伸到全國各地,其分布區域是:“東窮燕、齊(今河北省、山東省廣大地區),南極吳、楚(今江蘇省、安徽省和湖北?。?rdquo;,“西至臨洮、羌中(今甘肅省、青海省一帶),北據河為塞”,并沿陰山至遼東(今遼寧省遼陽縣北)。——張傳璽、樓宇烈等《中華文明史》材料二紡織工業、采礦工業和冶金工業的發展引起對改進過的運輸工具的需求,這種運輸工具可以大批運送煤和礦石。這引起了運河開鑿熱,使英國到1830年時擁有2500英里長的運河。與運河時代相提并論的是偉大的筑路時代。1750年以后,一批筑路工程師——約翰·梅特卡夫、托馬斯·特爾福德和約翰·麥克亞當——發明了修筑鋪有硬質路面、能全年承受交通的道路的技術。乘坐四輪大馬車行進的速度從每小時4英里增至6英里、8英里甚至10英里。——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1880年末,劉銘傳請修鐵路:自強之道,練兵造器固宜次第舉行,然其機括則在于急造鐵路。鐵路之利于漕務、賑務、商務、礦務、厘捐、旅行者不可殫述,而于用兵一道,尤為急不可緩圖之。李鴻章本同此心,傾力相助:“處今日各國皆有鐵路之時,而中國獨無,譬猶居中古以后而摒棄舟車,其動輒后于人也必矣”……更多的人是“群相嘩駭”,指“鐵路之說,劉銘傳倡于前,李鴻章和于后”,是“直欲破壞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亂天下也”。外夷以謀利為主,中國以養民為主,所以,鐵路“行之外夷則可,行之中國則不可”,在義與利的對立之中顯示農業社會對工業社會的排斥。而朝野之上下更容易讓人接受的是因為鐵路而致“山川之神不寧,即旱澇之災易召”,這種觀念雖然不可論證,卻比能夠論證的東西更合乎社會心理。——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洋務運動》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秦漢交通建設產生的歷史影響。(10分)第12頁共12頁,(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運河航運和公路運輸獲得發展的條件,并說明工業革命中輪船、火車、鐵路等交通成就是如何推動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的。(7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早期鐵路事業步履艱難的原因。(6分)18.【疫病流行與政府防治】(16分)材料一宋代是中國歷史上瘟疫頻發的時期,也是各級官府和社會力量積極治療并取得顯著成效的時期,宋代朝廷在防治瘟疫過程中,采取的舉措主要以翰林醫官院(局)或太醫局“派醫診治,施散藥物”為主,其中官修醫學方書的編篡與推產,官府藥局藥品的生產與應用,新藥研制和免費賜藥制度的制定與實施,在一定范國內對控制瘟疫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中央政府對瘟疫防治的重視又促進了官、私醫書的產生,出現了許多有效的防治瘟疫的方劑。另一方面針對疫病的傳染,采取了建立病房、隔離病人和掩埋尸體等措施。經濟上的救助與政治上的管理也對瘟疫防治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摘編自韓毅《宋代瘟疫防治及其特點》材料二第12頁共12頁,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根據地基于根據地嚴重的疾疫流行狀況,從抗戰初期開始,晉察冀邊區政府領導廣大衛生工作人員從“一切為了傷病員”“一切為了戰爭勝利”的目的出發,積極開展各種衛生防疫工作。其措施主要有:建立各級衛生組織,如從1937年11月到1944年初,邊區各地逐漸建立各級衛生行政機構,配備衛生專業人員,并由部隊協助培訓;頒布衛生防疫法規,到1942年1月,晉察冀根據地已經建立了包括報告制度、會診制度、服藥制度等較為完整的衛生行政制度,以及較為嚴格的各季衛生條規、條令等;開展基本衛生常識宣傳和教育;實施各種衛生防疫辦法,包括組建各種醫療組和衛生防疫隊(組)、創辦藥廠、組織中醫下鄉為群眾治??;開展廣泛的群眾性衛生運動,如1944年太行區行唐縣開展除害蟲、害鳥、害獸運動。這一時期,雖然因日寇頻繁掃蕩、災荒和其他因素影響,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還未形成完整的防疫體系,但根據地積極的衛生防疫舉措有力保障了民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鞏固了根據地的社會穩定——摘編自李洪河《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疾疫應對》(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防治瘟疫的主要特點。(8分)(2)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晉察冀邊區政府衛生防疫的作用及得到的啟示。(8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題號12345678910答案DACBDDCBBC題號1112131415答案CCBBB1.【答案】D【解析】古代中國自商鞅變法以來,歷朝歷代的封建統治者都沒有放棄過重農抑商政策,故A項錯誤;坊市制度實則在北宋前期就已經名存實亡,而宋微宗不過是以“侵街房廊錢”形式承認合法性而已,故B項錯誤;商業發展是北宋商品經濟空前繁榮的表現,并不會影響街衢正常交通,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宋朝統治者為了維護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過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寬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曉,皆復長安舊制’,但收效甚微,店鋪侵占通衢大道的情況屢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時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錢’的形式承認了這一行為的合法性”,商品經濟的發展對于城市管理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故D項正確。2.【答案】A【解析】據表格內容可知,18世紀末,棉布價格上漲較之前幅度較大,但踹匠工資增長幅度卻很小,這是因為人口的膨脹,踹匠競爭力大,影響了踹匠的價格,故選A項;表格內容體現了人口膨脹影響勞動力價格,沒有涉及資本主義萌芽,排除B項;由表格可知,傳統手工業價格幅度在增長,并非走向衰敗,排除C項;清中期蘇州城市比較繁榮,排除D項。3.【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古希臘的早期建筑多為城堡與宮殿;后隨著城邦興起,市政廣場、露天劇場、體育館等公共建筑逐漸增多”可知此時這些公共空間的增強,可以促進公民之間的平等,這些公共空間成為公民參與公共活動的場所增強城邦公民認同感,公民意識不斷增強,故選C項;公共建筑和城堡與宮殿都具有實用性,并非變化的本質,排除A項;雅典的民主政治高度成熟,并非“古希臘”,排除B項;這些公共空間成為公民參與公共活動的場所,與城市經濟無關,排除D項。4.【答案】B【解析】據材料“唐初規定:州縣官市之外的交易場所均不合法……生產和生活用品均需草市供應,因而官府對草市長期采取放任自流態度。唐末,不少地方官吏開始在草市設鎮”說明草市的功能推動其官市化市鎮化,故選B項;材料“對草市長期采取放任自流”說明是對草市的政策不是全部抑商政策,排除A項;材料“不少地方官吏開始在草市設鎮”說明是地方政府不是中央政府,排除C項;材料“因各地商人、城內居民所需生產和生活用品均需草市供應,因而……”說明是草市功能決定不是中央集權,排除D項。5.【答案】D【解析】20世紀初,武漢三鎮尤其漢口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工商業繁榮,促進資本主義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生創造了條件,故選D項;“其盛不亞于上海”并沒有超過的意思,排除A項;“亦冠于沿岸之諸港”指的是長江沿岸,并不是全國,不能得出商業貿易中心向腹地轉移的結論,排除B項;20世紀初,長江沿岸沒有重新布局工業,排除C項。6.【答案】D【解析】第12頁共12頁,材料主要涉及工業化帶來的影響,不能說明資本自由流動的起點為工業化,故A項錯誤;材料陳述的是工業化所帶來的社會現象,與基本準則無關,故B項錯誤;“橫向交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表述過于絕對,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一些地區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費這些原材料,從而增加了世界貿易的總量”、“大船、巨大的碼頭、深水運河加速了貿易和運輸的發展”,均體現了工業化在推進全球一體化中的重要作用,故D項正確。7.【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所給內容,學生能夠看出秦漢在交通建設方面的共性,即交通成網,都城為中心。能夠進行如此龐大的交通目的在政府加強對地方控制的需要,故選C項;保證秦漢商品經濟高度發展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B項夸大了交通建設在國家生活中的地位,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交通建設有助于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但無法確保,排除D項。8.【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1850~1869年德國鐵路里程得到了快速發展,交通便利推動了德意志統一市場的形成,故選B項;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于19世紀中后期,且材料中沒有德國與其他國家的比較信息,不能得出“最快”的結論,排除A項;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確立,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排除C項;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材料中的時間信息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始時期,排除D項。9.【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要求事業速成,必須交通便利,要求事業速成,必須時間經濟”可知該廣告夸大了西方交通工具的作用,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要求事業速成,必須交通便利,要求事業速成,必須時間經濟,請看歐美列強由人力車而馬車,由馬車而腳踏車而汽車、電車,愈來愈省時間”得出該廣告認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故B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結合材料可知新式交通尚未被廣大人民接受,因而打出營業廣告,故C項錯誤;由交通廣告得出對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以偏概全,故D項錯誤。10.【答案】C【解析】1838年,完全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汽船“天狼星號”和“大西方號”勝利地橫渡大西洋,完全證明了汽船用于海上遠航的安全可靠性。自此之后,風帆就徹底從船上降下來。?大規模用于實戰,應該還不大可能,故正確答案為C。11.【答案】C【解析】通過題干表格內容可知,該題目是將“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的開辟”進行比較,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鄭和下西洋是古代中國規模最大、船只最多、歷時時間最長的一次海上航行,而新航路的開辟是近代西方國家為尋找新的東西方貿易通道而進行的數次遠洋探險,二者都是東西方航海史上的壯舉,故選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鄭和下西洋屬于朝貢貿易范疇,而不是資本主義萌芽和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排除A項;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在于宣揚國威,新航路開辟的目的是殖民擴張與掠奪,二者的目的不一致,排除B項;鄭和下西洋并沒有對中國社會轉型產生效果,排除D項。12.【答案】C【解析】“巴比倫、埃及、希臘在更早也有同樣記載”,且后來的提存和改進,都不是中醫做出的貢獻,故A項錯誤;合成阿司匹林是歐洲科學家的功勞,與中醫無關,故B項錯誤;中醫只是認識到,柳樹皮可退燒止痛,但認識止于此而缺乏更深入的探究分析,說明傳統醫學具有經驗性特征,故C項正確;“歐洲科學家提純柳樹皮、繡線菊等得到水楊酸”,“又通過化學合成乙酰水楊酸即阿司匹林,解決了水楊酸嚴重傷胃的缺點”,可見近代醫學重視通過理論研究而深入本質,故D項錯誤。13.【答案】B【解析】成書于戰國至西漢間的《黃帝內經》,總結了先秦、秦漢時期大量的醫家經驗,以陰陽五行學說解釋人體的生理現象和病理變化,闡明人與自然的有機聯系,是一部重要的中醫基理論著作,故①正確;東漢醫學家張仲景提出辨證施治的原則,著成《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臨床學的基礎,故②正確;唐朝醫學家孫思邈總結前代經驗,著成臨床百科全書《千金方》;唐高宗時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頒行的藥典,故③錯誤;明朝李時珍總結千百年來中藥學的經驗,著成《本草綱目》,這部著作集中藥學知識之大成,被譽為“東方藥學巨典”,故④正確;選擇B項符合題意。14.【答案】B【解析】第12頁共12頁,受這次鼠疫影響,“人們把目光轉向了享樂;勞動力市場得以解放,城鄉流動變大;科學技術取得進步;衛生觀念得到更新”即鼠疫使當時歐洲的經濟、科技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引起了深刻的社會變革,故選B項;科學理論可以證明神學理論的缺陷所在,而非鼠疫本身,排除A項;牛頓力學理論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基礎,與鼠疫無關,排除C項;鼠疫肆虐促使人們把目光轉向享樂,倡導理性主義的是啟蒙運動,排除D項。15.【答案】B【解析】民眾對中共領導全國人民抗擊天花等疫病所取得的成果十分認同,這從側面反映出新中國獲得了民眾的政治認同,故選B項;材料表明民眾對中共領導全國人民抗擊天花等疫病所取得的成果十分認同,沒有涉及三大改造的內容,排除A項;材料表明民眾對中共領導全國人民抗擊天花等疫病所取得的成果十分認同,沒有涉及民主政治建設的內容,排除C項;建國初期,衛生防疫體系開始建立,但沒有全面建立,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16.【答案】示例1:論題:城市的特點反映了不同政治文明的差異。2論述:古代中國的城市以權力為中心,凸顯統治權威,主要是受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也體現了古代中國應對軍事沖擊和便于社會管理的目的。古代西方的城市以教堂和民意為中心,比較重視公共空間,體現了宜居的特點,反映了古代西方受到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的影響。因此城市建筑的差異反映了不同政治文明的差異。(12)總結:2示例2:論題:不同文明的歷史發展會在的城市的特點上反映出來。2論述:古代中國以統治者為中心,不斷加強社會管理,并依靠封建禮教來進行思想上的控制,因此古代中國的城市以權力為中心,等級森嚴。古代西方宗教蓬勃發展,希臘地區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的影響深遠,同時也出現了人文主義思想,以人為本。因此古代西方的城市以教堂和民意為中心,比較重視公共空間,體現了宜居的特點。城市的差異性主要受文化的差異性的影響。(12)總結2【解析】材料從古代中、西方的城市建筑理念上進行了幾方面的比較。論題圍繞“城市與歷史”,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古代中、西方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上等方面進行比較即可。如據材料“占據中國古代城市中心的,并不是宗教道場或廣場,而是權力的殿堂”“而是如何凸顯統治的權威,對外可以應對軍事沖擊,對內便于社會管理,城內是被各種復雜關系捆縛的禮教世界”可得政治上,古代中國的城市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以權力為中心,凸顯統治權威,也體現了古代中國應對軍事沖擊和便于社會管理的目的;據材料“中國古代的城市并不是國繞廣場教堂或者從圓心編射出來的。古代中國人對神靈態度暖昧,更拒斥古希臘、羅馬廣場式的民意體現”“西方城市在文藝復興后出現的公共空間增長”“古代中國首要考慮的往往不是宜居”可知,古代西方的城市以教堂和民意為中心,比較重視公共空間,體現了宜居的特點,反映了古代西方受到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的影響。最終得出結論:因此城市建筑的差異反映了不同政治文明的差異。17.【答案】(1)影響:形成了通向全國主要城市的干線道路網;鞏固了秦漢“大一統”局面;加強了各地之間的聯系,促進了民族交融;推動商業貿易和古代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后世水陸交通建設奠定良好基礎。(10分,一點2分滿分)(2)條件:蒸汽機的廣泛應用;紡織、采礦、冶金等等其它行業的推動;代議制確立,政治安定;發明家自身的的努力;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4分,答出其中任意4點即可滿分)第12頁共12頁,如何推動:拓寬了商品市場;促進了國際間人口和資本的流動;促進了先進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的傳播;各地之間聯系更加密切,溝通交流更加便捷。(3分,答出其中任意3點即可滿分)(3)原因:統治腐朽;經濟實力不足;帝國主義覬覦中國路權;缺乏受過良好教育的技術人才;傳統農耕文明的影響(小農經濟根深蒂固);思想觀念封閉落后(修鐵路會破壞風水,損傷地脈等)。(6分,答出其中任意4點即可滿分)【解析】(1)據材料一“馳道是秦漢時期陸路交通網的主干,可通向全國主要城市”結合所學得出形成了通向全國主要城市的干線道路網;結合所學從鞏固一統、促進民族交融、推動經濟發展、為后世交通奠定基礎等角度入手。(2)第一小問條件,據材料二“紡織工業、采礦工業和冶金工業的發展引起對改進過的運輸工具的需求,這種運輸工具可以大批運送煤和礦石”結合所學得出蒸汽機的廣泛應用;紡織、采礦、冶金等等其它行業的推動;據材料結合所學再從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科學家自身努力、近代科技發展等角度入手。第二小問如何推動,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工業革命中輪船、火車、鐵路等交通的發展拓寬了商品市場;促進了國際間人口和資本的流動;促進了先進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的傳播;各地之間聯系更加密切,溝通交流更加便捷。(3)據材料三結合所學從政治上統治腐朽,經濟上經濟實力不足,人才上缺乏受過良好教育的技術人才,再加上外有帝國主義覬覦中國路權等角度入手;據材料“外夷以謀利為主,中國以養民為主,所以,鐵路‘行之外夷則可,行之中國則不可’,在義與利的對立之中顯示農業社會對工業社會的排斥”結合所學得出傳統農耕文明的影響(小農經濟根深蒂固);據材料“直欲破壞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亂天下也”“而朝野之上下更容易讓人接受的是因為鐵路而致‘山川之神不寧,即旱澇之災易召’”結合所學得出思想觀念封閉落后(修鐵路會破壞風水,損傷地脈等)。18.【答案】(14分)【答案及評分標準】(1)特點:官府與社會力量相結合應對疫情;賑濟措施與政治管理交相呼應;突出政府在瘟疫防治中的主體作用;重視醫學知識在瘟疫防治中的應用;重視防疫方法的創新與運用。(1點2分,4點8分)(2)作用:轉變了民眾的衛生觀念與生活習慣;有利于根據地的社會穩定;提升了邊區政府組織衛生防疫的能力;增進了民眾對邊區政府的政治認同,有利于抗日戰爭的勝利。(任意1點2分,任意2點4分,任意3點6分,言之有理即可)啟示:政府重視并主導;科學決策;健全機制;凝聚民力;重視中醫中藥的傳承與創新。(任意1點2分)【解析】(1)據材料一“也是各級官府和社會力量積極治療并取得顯著成效的時期”,可知宋代瘟疫的治療是政府與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結果;據材料一“經濟上的救助與政治上的管理也對瘟疫防治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說明宋代瘟疫防治是經濟救濟與政治管理相結合的產物;據材料一“宋代朝廷在防治瘟疫過程中……其中官修醫學方書的編篡與推產,官府藥局藥品的生產與應用……”“中央政府對瘟疫防治的重視又促進了官、私醫書的產生”說明宋代瘟疫的防治過程中,政府發揮了主導作用,而且政府非常重視醫學知識在防治中的作用;據材料一“出現了許多有效的防治瘟疫的方劑”“另一方面針對疫病的傳染,采取了建立病房、隔離病人和掩埋尸體等措施”說明政府防疫過程中也注重多種防疫方式的創新和運用。第12頁共12頁,(2)據材料二“晉察冀根據地基于根據地嚴重的疾疫流行狀況”“一切為了傷病員”“一切為了戰爭勝利”,可知邊區政府的防疫工作對提高邊區的衛生防疫能力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進而為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創造有利條件;據材料二“但根據地積極的衛生防疫舉措有力保障了民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鞏固了根據地的社會穩定”說明邊區的衛生防疫工作有利于維護根據地地區的穩定,提高當地的衛生醫療水平,有力保障民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進而增強邊區民眾對政府的認同;結合材料二,從宋代到抗日戰爭時期的醫療衛生建設,可知政府在衛生防疫建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衛生防疫建設需要從科學決策、醫學知識、物質配套到民眾參與相結合,形成相對完整的社會機制,進而通過醫療衛生建設使民眾對政權實現高度認同,促進民族凝聚力的不斷增強。第12頁共12頁
    相關資料
    同類資料
    更多
    【新教材】統編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第四、五、六單元綜合測試卷(含答案解析)
    sm调教女警光着下身立站敬礼
  • <p id="db8pm"></p>
    <td id="db8pm"><ruby id="db8pm"></ruby></td>
    <p id="db8pm"></p>
  • <acronym id="db8pm"></acronym>

    <pre id="db8pm"></pre><td id="db8pm"></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