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qqbaobao負責整理代發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
網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開
尚賢(45分鐘,60分)一、基礎應用(34分,選擇題每小題2分)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逮至遠鄙郊外之臣 遠鄙:邊遠的小邑B.四鄙之萌人聞之萌人:民人C.列德而尚賢列:按照某種次序排列D.以勞殿賞殿:在宮殿上【解析】選D。殿:定、評定。2.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①今上舉義不辟貧賤②逮至遠鄙郊外之臣③四鄙之萌人聞之④美章而惡不生⑤尚欲祖述堯舜禹湯之道⑥故古者堯舉舜于服澤之陽A.①②④⑥ 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解析】選B。①“辟”通“避”;③“萌”通“氓”;④“章”通“彰”;⑤“尚”通“倘”。3.下列加點的詞,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8
【解析】選A。A項,名詞作狀語,從根本上/正常用法,根本。B項,至,到。C項,作坊,店鋪。D項,勉勵,鼓勵。4.下列加點的詞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必將富之貴之B.不義不富,不義不貴C.高予之爵,重予之祿D.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解析】選C。C是形容詞作狀語,A、B、D是使動用法。5.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A.舉公義,辟私怨,此若言之謂也B.此何難之有C.何謂德不形D.唯命之從【解析】選C。A、B、D都是賓語前置,C不是。6.下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墨子提倡的“尚賢”是我國最早的平民政治學說,它提倡賢人政治,不僅要求廢除“親親”之道,還要求廢除私天下、家天下本身,從這個意義上說,“尚賢”是“兼愛”的題中之意。B.“尚賢”是墨子社會政治理論的核心內容,其目的是讓平民百姓中的賢良之士參與管理國家。墨家“尚賢事能”的用人原則,跟儒家基于血緣關系的“親親”用人原則是相對立的。8
C.墨子提出的“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超越了統治者世代承襲地位和財富的政治生態,是在任何時代都無法實現的。D.墨子的尚賢觀念立足于國家利益,落實到選拔官員方面則強調以公義為標準,就是“舉公義,辟私怨”,這種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啟發意義?!窘馕觥窟xC?!笆窃谌魏螘r代都無法實現的”錯。7.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譬之富者有高墻深宮,宮墻既立,謹上為鑿一門。有盜人入,闔其自入而求之,盜其無自出。(5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務,將在于眾賢而已。(5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這好比富人有高墻深宮,宮墻已經筑好了,只在上面給它鑿開一個門。有盜賊進去偷東西,只要關上他通過的唯一的門來捉他,他就無從逃走了。(2)因此國家才德兼備的士眾多,那么國家就治理得好;才德兼備的士少,那么國家就治理不好。所以,在高位者的重要任務,就在于使賢能之士眾多。8.根據下面文段的中心話題,把游離于話題之外的一句找出來,并說明理由。(6分)①《現代漢語詞典》是為促進漢語規范化服務的。②1956年,國務院責成語言研究所編好以確定詞匯規范為目的的現代漢語詞典。③《現代漢語詞典》除全面正確貫徹以往國家有關語言文字規范和標準外,還注意吸收近年來制定、修訂的規范標準的最新成果。④為此,詞典編輯室始終與有關部門保持密切聯系。⑤始終得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全國高校,特別是語言學界、辭書學界專家的大力支持。⑥條目的注音的修訂參照《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修訂課題組的意見。⑦可以說,《現代漢語詞典》的多次修訂,體現了有關學科研究的新成果,落實了國家有關語言文字方面的新規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⑤句。這段文字主要說明《現代漢語詞典》的規范性。第⑤句是順著第④句說下來的,也和第⑥句有一定關系,但內容是說修訂工作得到幫助與支持,與詞典的規范性并沒有關系。刪去不影響文意表達。9.下面是朱光潛《詩論》中的一段文字。請用一句話來概括朱光潛對陶淵明的評價,不超過20字。(6分)8
自鐘嶸推陶淵明為“隱逸詩人之宗”,一般人都著重淵明的隱逸一方面;自顏真卿作詩表白淵明眷戀晉室的心跡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淵明的忠貞一方面。淵明是隱士,卻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賞、不食人間煙火氣,像《紅樓夢》里妙玉性格的那種隱士;淵明是忠臣,卻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荊軻、張良那樣的忠臣。淵明還有極實際極平常的一方面,他處處都最近人情,保持著一個平常人的家常便飯的風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陶淵明是最近人情的隱士和忠臣。二、拓展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 》蛎魈徧煜轮詠y者生于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為博大,遠國異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辯,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畫分萬國,立諸侯國君。諸侯國君既已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其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正長。正長既已具,天子發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過,則規諫之;下有善,則傍薦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賞,而下之所譽也。意若聞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過弗規諫,下有善弗傍薦。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罰,而百姓所毀也?!鄙弦源藶橘p罰,甚明察以審信?! ∈枪世镩L者,里之仁人也。里長發政里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必以告其鄉長。鄉長之所是,必皆是之;鄉長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學鄉長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鄉長之善行。則鄉何說以亂哉?”察鄉之所治者,何也?鄉長唯能壹同鄉之義,是以鄉治也?! ∴l長者,鄉之仁人也。鄉長發政鄉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者,必以告國君。國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國君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學國君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國君之善行。則國何說以亂哉?”察國之所以治者,何也?國君唯能壹同國之義,是以國治也?! ?國之仁人也。國君發政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學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天子之善行。則天下何說以亂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也?! √煜轮傩?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則災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為五刑,請以治其民。譬若絲縷之有紀,罔罟之有綱,所連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選自《墨子·尚同》)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8
A.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亂者/生于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B.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亂者/生于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C.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亂者/生于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D.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亂者/生于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窘馕觥窟xD。據句中“賢可者”“立”“以為”等詞語的意思判斷。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三公”是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已有此詞,西漢今文經學家據《尚書大傳》《禮記》等書推斷,“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B.“正長”在古代有兩層意思:一是稱謂君主或各級行政長官,二是指塾師。選文中的“正長”應指前者。C.“鄉長”,顧名思義,指的是“鄉里的年長之人”。D.“五刑”是中國古代五種刑罰之統稱,在不同時期,五種刑罰的具體所指并不相同?!窘馕觥窟xC?!班l長”指鄉大夫。12.下列對原文的分析與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尚同”是墨子針對當時的天下混亂而提出的政治綱領。所謂“尚同”,即“上同”,也就是要求人們的意見統一于上級,并最終統一于天。B.墨子認為,治亂的前提條件是,天子是“天下之賢可者”。這樣,百姓向天子、國君、鄉長和里長尚同,那么就是全天下尚賢了。C.“尚同”的原則是一切以上級的意見為準,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教育和監督的機制,通過教育讓人積極地學習上一級的人,通過獎懲措施來監督這個機制的執行。D.本文在寫法上,層層推論,不忌文字語意的重復,但求做到極言盡意。層次分明,邏輯嚴密,語言華美,筆力雄健,是先秦諸子散文中以文采見長的代表?!窘馕觥窟xD。本文的語言質樸無華,不事藻飾。1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去若不善言,學鄉長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鄉長之善行。則鄉何說以亂哉?(5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2)今若天飄風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5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句中的關鍵詞有“善”“何說”;第(2)句中的關鍵詞有“溱溱”“罰”。答案:(1)放棄你的不善之言,學習鄉大夫的好話;改掉你不善的行為,學習鄉大夫的好行為。那么這一鄉還有什么理由會混亂呢?(2)現在假如時常刮大風,下暴雨,連續不止,這就是上天用來責罰百姓不向上統一于天的辦法?!就卣咕毩暋?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非利害之辯 辯:區別B.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是:正確C.鄉長唯能壹同鄉之義壹:統一D.去若不善行去:改掉【解析】選B。是:贊同。附【譯文】天下之所以亂,是由于沒有行政長官,所以才選擇天下賢能的人,立為天子。有了天子以后,因為力量不夠,又選擇天下的賢人,讓他們做三公。設立了天子、三公后,又因為天下的面積太廣闊,對于遠國異邦的人民及其對是非利害的分辨不可能一一知道,所以將天下分割為萬國,然后設立諸侯國君。設立了諸侯國君之后,因為他們的力量不夠,又在他們的國家之內選擇一些賢明能干的人,給他們做行政長官。行政長官設立之后,天子就對天下的百姓發布政令,說道:“你們聽到善和不善的,都要報告上面。上面認為對的,大家都贊同。上面認為錯的,大家都認為錯誤。上面有過錯,就規勸進諫;下面有善,就去查訪,并加以推廣。與上面同心協力而不與下面相互勾結,這是上面所贊賞的,也是下面所稱譽的。如果聽到善和不善,不向上面匯報。上面認為對的卻不能認為是對的,上面認為錯的卻不能認為是錯的。上面有過錯而不能規勸進諫,下面有善卻不能查訪和推廣。與人勾結而不與上面同心協力,這是上面所要懲罰的,也是百姓所要非議的?!鄙厦娓鶕@些作為賞罰,是十分明察而可靠的。8
因此里長就是這一里內的仁人。里長對里中的百姓發布政令,說道:“聽到善和不善,一定報告鄉大夫。鄉大夫認為對的,大家都認為是對的;鄉大夫認為錯的,大家都認為是錯的。放棄你的不善之言,學習鄉大夫的好話;改掉你不善的行為,學習鄉大夫的好行為。那么這一鄉還有什么理由會混亂呢?”我們考察一鄉所以能治理好,是因為,鄉長能夠統一全鄉的意義,所以這個鄉就治理好了。鄉大夫,是這鄉的仁人。鄉大夫向鄉的百姓發布政令,說:“聽到善和不善的言行,一定告知國君。國君認為對,大家都認為對。國君認為不對,大家就都認為不對。放棄你的不善之言,學習國君的善言。除掉你的不善之行,學習國君的善行。那么國還有什么理由會混亂呢?”觀察這個國家能治理好的原因,為什么呢?是因為國君能統一全國的意見,因此這個國家就能治理好了。國君,是這個國家的仁人。國君對百姓發布政令,說道:“聽到善和不善,一定要報告天子。天子認為對的,大家都認為是對的。天子認為不對,大家都加以反對。放棄你不好的話,學習天子的好話,改掉你不好的行為,學習天子的好行為。那么,天下還有什么理由會混亂呢?”考察天子能治理好的原因,為什么呢?是在于只有天子才能統一天下的意見,所以能治理好天下。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與天子統一,而不知道與天統一,因而災害還不會完全除掉?,F在假如時常刮大風,下暴雨,連續不止,這就是上天用來責罰百姓不向上統一于天的辦法。所以墨子說:“古代圣王制定五種刑法,確實是用來治理人民的。好比絲線有總頭,網有提拉的繩一樣,是用來控制那些不與上面意見統一的老百姓的?!比?、經典研讀(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題?! ±衔崂?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視人之國若視其【注】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墨子·兼愛》)【注】其:反身代詞,指自己。15.兩段文字都體現了“愛”的思想,在這一點上,上述兩段中儒、墨兩家思想有何異同?(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墨家和儒家的主張都有關愛他人的要求,在這一點上可以說兩家有相同之處。但兩家所主張的愛是有差別的。儒家倡導的是有等級的仁愛,“以及”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別;墨家主張的是無差別的兼愛,“若視”表明的是一視同仁,愛無差別。16.你是同意儒家的觀點,還是贊同墨家的主張呢?請談談你的看法。(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8
示例一:我傾向于儒家。在愛的問題上,儒家比較實際,利用了人人都有的私心,層層擴大,向外類推,因此也較為可行;墨家比較理想,認為愛是無差別的兼愛,但他們的“兼愛”難于實行。示例二:我傾向于墨家。雖然難于實行,卻為天下提出了一種純粹的愛的理想。這種理想就像天際的光照,雖不可觸及,卻讓人明亮。而儒家之愛更注重尊卑等級,人與人之間不平等。(觀點1分,理由3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