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qqbaobao負責整理代發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
網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開
子圉見孔子于商太宰(45分鐘,56分)一、基礎應用(32分,選擇題每小題2分)1.下列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魯穆公使眾公子或宦于晉,或宦于荊宦:做宦官B.稱此以求,則天下不足矣 稱:相稱,配得上C.而越人跣行 跣:赤腳D.三虱食彘,相與訟 訟:爭論、喧嚷【解析】選A?;?做官。2.下列加點的詞與例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楊子過于宋東之逆旅A.箕畚運于渤海之尾B.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C.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D.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解析】選B。B項與例句相同,介詞,引出動作行為支配對象,不譯。A項,到;C項,對于;D項,和。3.下列各句加點的詞,沒有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A.必善事左右 B.欲使無窮C.人見蛇則驚駭D.因為君刺之【解析】選C。A項指“身邊的人”,B項指“不窮困”,D項是“乘便,替”。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類的一項是( )A.則毋生楊矣B.子豈能毋怪哉C.行賢而去自賢之心D.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解析】選A。A項,“生”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意為“使……活下來”;B項,“怪”為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有“感到……奇怪”之意;C項,“賢”為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有“認為有才有德”之意;D項,“美”為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有“認為美麗”的意思。7
5.下列加點的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解析】選C。C項兩個“樹”都當“種植”講。A項,為什么/什么;B項,住宿/筑舍定居;D項,滿足/夠。6.下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圉和宋國宰相都認識到了孔子了不起,但卻都阻止孔子得到國君的賞識和任用。表明決定人們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斷,而是對私利的算計。B.“曾從子善相劍”的故事表明為利益所驅使的人是不可信的。要從基于“義”還是基于“利”的前提對別人的行為動機做清醒分析,準確判斷。C.“毀樹容易種樹難”的故事說明,一個正直的人不會阿諛奉承別人,是很難干成事業的。它啟示人們,在官場中,為人處世不能太正直了,那樣會處處碰壁。D.“富有涯乎”的故事表明財富不在多少,知足就好,知足常樂。韓非對人的物欲本性深有體察,所以借管仲的話,給人以警醒?!窘馕觥窟xC。這個故事說明人際關系的重要性。7.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雖善游,子必不生矣。(5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請為吳王相劍,拔而示之,因為君刺之。(5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7
(1)跟遙遠的越國借人來搶救淹在水中的孩子,越人雖然善于游水,這孩子也一定是沒命了。(2)請讓我去給吳王鑒別寶劍,我把劍拔出來給他看,乘便為您刺殺他。8.先秦諸子召開一場學術思想座談會。請依據甲、乙、丙的發言內容,推斷甲、乙、丙各是誰。(虛擬場景,年代前后可不考慮)(5分)甲:人與人之間,即使親如父子,也不可能不講利害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好行為給予獎賞,壞行為給予懲處,就是最合乎人性的管理方式。乙:許多人并不了解,人只不過是自然大化的一部分。在我看來,“性善”“性惡”其實是無謂的爭論。面對當前的混濁亂世,重點是怎樣能活得自在啊!做人只要隨順本性,因任自然,就能隨心所欲地快意遨游,融入天地不言的大美之中。丙:人之所向善,必須靠后天的努力修為。因此,接受教育、從事學習,乃是當務之急。對于莘莘學子而言,好的老師、好的教育本是不可或缺的;正猶如對于一般民眾來說,外在的一套禮法規范也是必要的。甲:乙:丙:答案:甲:韓非子 乙:莊子 丙:荀子9.請根據下面這段文字,分別概括創造性思維與創新能力、創新人才的關系。(不超過45字)(5分) 所謂“創新人才”是指具有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三方面素質的人才。創新意識是實現創造發明的前提與動力。而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又必須要有創造性思維為基礎,離開創造性思維,創新意識將成為不切實際的空談;離開創造性思維,精神或物質產品的產生就成為無源之水,所謂的創新能力也不過是事倍而功半的傻干,甚至是徒勞而無功的蠻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創造性思維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基礎,是創新人才所要求的三方面素質中最核心的素質。二、拓展閱讀(17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猛狗與社鼠韓非子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縣幟甚高,著然不售,酒酸。7
怪其故,問其所知閭長者楊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蛄钊孀討彦X挈壺甕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狈驀嘤泄酚械乐繎哑湫g而欲以明萬乘之主大臣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脅,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驶腹珕柟苤佗僭?“治國最奚患?”對曰:“最患社鼠矣?!惫?“何患社鼠哉?”對曰:“君亦見夫為社者乎?樹木而涂之,鼠穿其間,掘穴托其中。熏之則恐焚木,灌之則恐涂阤②,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則為勢重而收利于民,入則比周而蔽惡于君。內間主之情以告外,外內為重,諸臣百吏以為富。吏不誅則亂法,誅之則君不安。據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惫嗜顺紙瘫媒?明為己者必利,而不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為社鼠而間主之情,人主不覺,如此,主焉得無壅,國焉得無亡乎! 堯欲傳天下于舜。鯀諫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傳之于匹夫乎?”堯不聽,舉兵而誅殺鯀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諫曰:“孰以天下而傳之于匹夫乎?”堯不聽,又舉兵而誅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無傳天下于舜。仲尼聞之曰:“堯之知舜之賢,非其難者也。夫至乎誅諫者,必傳之舜,乃其難也?!币辉?“不以其所疑敗其所察則難也?!?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有刪改)【注】①管仲:春秋時著名政治家。齊桓公任命他為卿,尊他為“仲父”。②阤(zhì):毀壞,敗壞。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升概甚平 平:平行B.為酒甚美,縣幟甚高 縣:通“懸”,懸掛C.此人主之所以蔽脅 所以:……的原因D.故人臣執柄而擅禁 執柄:掌權【解析】選A。平:公平。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夫國亦有狗/有道之士懷其術而欲以明萬乘之主/大臣為猛狗/迎而龁之B.夫國亦有狗/有道之士懷其術而欲以明/萬乘之主大臣為猛狗/迎而龁之C.夫國亦有狗有道/之士懷其術而欲以明萬乘之主/大臣為猛狗/迎而龁之D.夫國亦有狗/有道之士懷其術/而欲以明萬乘之主大臣/為猛狗/迎而龁之【解析】7
選A。根據句意斷句,這個句子的意思是:國家也有這樣的惡狗。有才能的人懷著治國的策略而想使大國的君主明察起來,那些大臣卻像惡狗一樣躥出來咬人。12.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韓非子借寫“狗惡酒酸”“社鼠為患”的寓言故事,來揭露封建社會一種習見的丑惡現象:奸人當道,堵塞賢路,蒙蔽君主。B.猛狗、社鼠的形象,喻義大體一致又各有側重:猛狗比喻排擠賢能的朝廷權臣,社鼠比喻蒙蔽君主的左右親信。C.最后一段舉出堯傳天下給舜的傳說,是對前面內容的補充。堯為人主而“不覺”,致使他接連錯殺鯀、共工兩位大臣。D.兩個寓言故事包含著這樣的哲理:事物間常常存在著不易察覺的復雜關系,如狗猛與酒酸之間的必然關系,就難以判斷?!窘馕觥窟xC。C項,最后一段是為了說明堯能排除錯誤的諫言而堅持傳位給舜是很難得的。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怪其故,問其所知閭長者楊倩。(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堯之知舜之賢,非其難者也。夫至乎誅諫者,必傳之舜,乃其難也。(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賣酒的)感到奇怪,不解其中緣故。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這事的老人楊倩打探。(2)唐堯了解虞舜賢明,不是很難的事。到要誅殺進諫(錯誤意見)的人,而一定要傳位給虞舜,才是真正難的事啊。14.請分析本文的論證特點。(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并列式結構。②綜合運用比喻、舉例論證。③觀點新穎深刻?!就卣咕毩暋?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7
【解析】選B。B項,均為連詞,表轉折,卻。A項,連詞,表方式/連詞,表轉折,卻。C項,疑問副詞,哪里/語氣詞,無實義。D項,介詞,因為/介詞,憑借。附【譯文】宋國有個賣酒的人,賣酒器具量得很公平,接待客人態度很恭敬,釀造的酒很香醇,(店鋪門前)酒旗懸掛得很高,積貯很多酒卻沒有人來買,(時間一久,)酒都變酸了。(賣酒的)感到奇怪,不解其中緣故。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這事的老人楊倩打探。楊倩說:“你養的狗兇惡嗎?”賣酒的說:“狗兇惡,那么酒為什么就賣不出去呢?”楊倩說:“人們害怕你的狗呀!有的人打發自己的小孩,揣上錢,拿著壺,前往打酒。但你的狗躥出來咬人,(誰還敢來買酒呢?)這就是你的酒賣不掉最終變酸的原因?!薄 乙灿羞@樣的惡狗。有才能的人懷著治國的策略而想使大國的君主明察起來,那些大臣卻像惡狗一樣竄出來咬人。這就是國君受到蒙蔽和挾制,因而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 ∫虼她R桓公問管仲說:“治理國家最擔心什么?”管仲回答說:“最擔心的是社壇的老鼠?!被腹f:“擔心什么社壇的老鼠呢?”管仲回答道:“君王也看見那社神嗎?立起木頭(做成塑像的架子),再給它涂抹上泥灰(塑成社神),老鼠穿行在中間,挖掘鼠洞寄托身子在里面。用火熏烤卻怕燒毀了木頭,用水澆灌卻怕毀壞了涂泥。這就是社壇的老鼠不能被殺除的緣故啊?,F在君王身邊的人(就是社鼠),他們在朝廷外為求威勢重權,便從百姓中搜刮財富;他們在朝廷內就相互勾結,來對君主隱瞞他們的惡行。在朝廷內的(奸人)窺探君王的心思來傳遞消息給朝廷外的(權臣)。朝廷外的權臣和朝廷內的奸人互相成為倚重,朝廷眾多官吏都認為(這樣做)是富有權勢。(這樣的)官吏不誅滅就會擾亂法度,誅滅了他們君王又不安逸。(他們)依靠國君的保護進而握有重大的權勢,這樣的人就是國家的社壇老鼠?!薄 ∫虼藝?
君的臣子掌握大權,進而能行專擅或頒禁令,確實能為己用的必定使他得利,不能為己用的必定陷害,這就是(國家的)猛狗啊。那權臣成了猛狗來咬有才能的士人,身邊的奸人又成了社鼠來窺探君王的心思,國君還不察覺,像這樣,國君怎么能不被壅塞,國家怎么能不遭滅亡呢! 唐堯想要將天下傳給虞舜。大臣鯀進諫說:“不吉祥啊!誰拿天下去傳給一個匹夫呢?”唐堯不聽取(這種蒙蔽君主的意見),發兵將鯀誅殺在羽山的郊野。共工再進諫說:“誰拿天下去傳給一個匹夫呢?”唐堯不聽取(這種蒙蔽君主的意見),又發兵將共工誅殺在幽州的城邑。因此天下人沒有誰再敢說不要傳天下給虞舜??鬃勇犝f這件事說:“唐堯了解虞舜賢明,不是很難的事。到要誅殺進諫(錯誤意見)的人,而一定要傳位給虞舜,才是真正難的事啊?!庇终f:“不因那懷疑的危害到那考察到的,(這)就更難啊?!比?、經典研讀(7分)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6、17題。材料一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選自《韓非子·有度》)材料二 傳曰:“刑不上大夫?!贝搜允抗澆豢刹幻銊钜?。(選自司馬遷《報任安書》)16.第一則材料體現了法律的基本原則:____________。(寫出一條即可)(3分)?答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賞罰公正平等(任選一條即可)17.簡述你對法家“刑過不避大臣”和儒家“刑不上大夫”兩個觀點的理解。(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刑過不避大臣”體現了法家堅持法律公平、消除特權的法制觀;“刑不上大夫”體現了儒家對士人尊嚴、氣節的尊重、勉勵的觀念。附【譯文】材料一 法律不會迎合權貴,墨線不會屈從歪木。法律所制裁的,即使是智者也推辭不了,即使是勇者也不敢爭辯。懲罰罪過不回避權貴大臣,獎賞善行不會遺漏百姓。材料二 《禮記·曲禮上》說:“刑罰不能用于士大夫?!边@是說對士人的尊嚴節操不能不加以鼓勵勸勉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