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qqbaobao負責整理代發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
網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開
單元綜合練(六)(時間:120分鐘 滿分:120分)一、現代文閱讀(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18分)材料一:與“表現現實”的傳統文學路徑不同的是,在網絡文學中,現實世界退居幕后,已經不再是故事發生的主要背景,玄幻穿越類網文要重新建立一個嶄新的世界,與之相對應,網絡文學對世界的再創造要求其理想讀者拋棄現實世界經驗和觀念的束縛,接受全新的世界設定,沉浸式地進入網絡文學文本當中。更為重要的是,相較于傳統文學,網絡文學的作者創造文本后交由讀者解讀與評判,作者和讀者之間是雙向互動的。讀者可以對作品實時評價,作者也可以即時接納讀者的設想與建議,改變自己原本構思的走向,在某種程度上,網絡文學成為作者與讀者群想象的狂歡,成為不同主體合作完成的作品。網絡文學的作者對于“流量”與“變現”的需求,使得當下網絡文學“粉絲向”嚴重,大行其道的“爽文”正是“粉絲向”發展的產物。這類“爽文”直白地表達人類的欲望,建立起一個沒有根基的烏托邦?!敖鹗种浮狈簽E、“套路化”嚴重,而這類“爽文”永遠可以戳中人們的“爽點”,從而擁有永恒的讀者。不過,無論何種文學類別,其“流量”大小永遠不能成為評價它的唯一標準。對于網絡文學而言,流量既是商業的助力,也是資本的鐐銬。因此,網絡文學要想在商業性與文學性的拉鋸之下尋找相對的平衡,在網絡文學中表現現實問題、呈現人類普遍的情感價值與取向,則不能唯流量是從,要建立其自身的主體性。令人欣慰的是,網絡文學中也確實產生了掙脫鐐銬的文學佳作。邵燕君等人在《中國網絡文學二十年·典文集》中,從海量的網絡文學作品中遴選了五位經典作家的作品,以其判斷標準來看,是否“傳達了本時代最核心的精神焦慮和價值指向”、是否“成為某種更具恒長普遍意義的‘人類共性’的文學表征”等,仍然深受傳統文學評價標準的影響。然而,網絡文學不同話語主體的交鋒對文學圈內的評審標準發起了挑戰。參與者的普泛化必然導致更多元、更健康的話語語境的形成,對于網絡文學的評價,必須兼顧文學內部與大眾傳媒等多個向度。邵燕君等人的這套評價標準,可以說是目前為止較為全面的網絡文學評價標準,但是,網絡文學的快速生長性決定了其判斷標準的不確定性。(摘編自《淺談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關系:一場文學之間的角力》,新華網)材料二:14
一些文學研究者對大眾文藝的基礎功能與核心競爭力認識不清?,F代心理學認為人類情感是人類的“生物算法”,用以迅速處理個體生存發展面臨的各種信息,以做出有效應對。情感是生命存在與表達的方式,人類為了變得更聰明,進化出豐富的情感。人類個體的生存、發展與繁育后代,需要強勁的、時刻運行著的感覺、情緒和情感活動。藝術發生的內部驅力正在于此。人們的情感體驗需求是自我實現與自我服務的?,F實生活中情感體驗、獲取生命經驗的機會不夠,為了讓情感能力得以提高,生命體就驅動人們創造或進入藝術情境,進行感覺、情緒與情感體驗活動。而文藝作品的故事情節就是承載大量生命活動信息的奇異容器,裝載生命情感信息越多,越是特異、劇烈,受眾體驗就越好。大眾文藝通常更強調營造劇烈的高潮體驗,把各種感覺、情緒和情感體驗激發到極致,產生情緒爆炸效應。人們把它持久地作用于自身情感信念的建構,從中得到自我肯定、自我確認與自我完善,因而帶來持久的愉悅。對于大眾文藝來說,能否令受眾得到過癮到位的情感體驗,幫助讀者建立精神秩序,是作品能否受到讀者歡迎、對讀者是否有價值的基礎性評價標準。正因為大眾文藝創作是以受眾為中心的,所以大眾文藝也必然是類型化的。人類的情感體驗需求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一面,人類個體需要在某些作品中,專門體驗某些特定的感覺、情緒和情感,所以大眾文藝的一個類型就是指向人類一個愿望情感群組,這使得人類的情感體驗更加高效集中。(摘編自《不斷順應人類對情感體驗的新需求》,《光明日報》)材料三:如果寄望于把網絡文學當作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旗幟之一,就不能過早地為它套上枷鎖。雖然具有多重角色,網絡文學的本質依然是一種文學樣式,具有其獨特的精神追求,這就要求作者與讀者不能被資本太過束縛,網絡文學產業的繁榮并不意味著網絡文學自身的繁榮,過早過強的逐利動機難免會扼殺它。有些影視導演就曾直言,現在許多改編自高點擊率網絡文學作品的影視劇缺乏應有的深度。正如尼爾·波茲曼認為的,造成文化枯萎的原因,不光是對精神的約束,還有可能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其中充滿感官刺激、欲望和無規則游戲的庸俗文化。此外,在確立評價機制和建立理論研究框架的過程中,還要對網絡文學的創作多一些包容。當前,在理論研究方面有刻意將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相對立的趨勢。但是,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分野,更重要的在于它擺脫了“文學是一種文化精英的活動”。作為“一種為揭露和批評自己的局限性而存在的藝術機制”,文學總是在現有框架或者同一題材下去探索如何超越前人,隱含了對文學自身的反思,“新”與“舊”永遠都是相對的。不僅如此,在文學理論發展方面,即便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其也早已擺脫文學自身的局限。這說明目前的文學理論對網絡文學的無力感,并不能簡單歸咎于傳統話語體系和批評模式的落后,而是文學理論發展早已與這個時代拉開了“代差”。14
不要過早地為網絡文學套上枷鎖,它的多樣性,就是文化領域繁榮的最大源泉和前進動力。(摘編自趙明昊《別給網絡文學套上枷鎖》,《光明日報》)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網絡文學作品是作者與讀者“共同”創作完成的,而傳統文學作品的創作則不需要考慮讀者的感受。B.當下,網絡文學急需建立起自身的主體性,徹底擺脫流量束縛,掙脫資本鐐銬,從而創作出文學佳作。C.材料一的“這類‘爽文’永遠可以戳中人們的‘爽點’”印證了材料二的“大眾文藝通常更強調營造劇烈的高潮體驗”。D.大眾文藝能夠營造強烈的高潮體驗,給受眾帶來持久的愉悅,因而人們可以從中得到自我肯定、確認與完善。C [A項,“傳統文學作品的創作則不需要考慮讀者的感受”說法錯誤。B項,“徹底擺脫流量束縛”說法絕對。材料一中說的是“不能唯流量是從”。D項,顛倒因果關系,材料二第三段說的是“人們把它持久地作用于……因而帶來持久的愉悅”。]2.根據三則材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網絡文學要求其理想讀者拋棄現實世界經驗和觀念的束縛,接受全新的世界設定,所以它對讀者閱讀水平的要求比傳統文學更高。B.邵燕君等人評選中國網絡文學二十年經典作品的標準是目前較為全面的網絡文學評價標準,但是其深受傳統文學評價標準影響。C.網絡文學的內驅力來自人們對情感體驗的內在需求,其核心競爭力是它能使受眾得到過癮的情感體驗,幫他們建立精神秩序。D.要想讓網絡文學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旗幟,就不要讓它過度商業化、庸俗化,同時要多多包容它,保持它發展的多樣性。A [A項,“所以它對讀者閱讀水平的要求比傳統文學更高”于文無據。]3.下列說法中,不能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三觀點的一項是(3分)( )A.“作者拘泥于讀者的好惡,緊密關注著讀者的投票和作品流量,怎么能寫出好故事呢?”B.“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其實沒有嚴格的區別界限,都是文學,只是平臺和載體不一樣?!盋.“以前,網絡文學屬于一種非主流文化,但是未來,它會逐漸成為主流文化中的一種?!盌.“網絡文學更像是一種大眾化、草根化的寫作,是讀者本位,它與讀者的距離更近?!?4
C [A項,符合材料三中“過早過強的逐利動機難免會扼殺它”的觀點。B項,符合材料三中“網絡文學的本質依然是一種文學樣式”的觀點。C項的內容在材料三中找不到相對應的觀點。D項,符合材料三中“它擺脫了‘文學是一種文化精英的活動’”的觀點。]4.請簡要分析材料二的論證思路。(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解答此題,應先分別概括段落大意,然后厘清行文思路。第一段講的是情感是生命存在與表達的方式,豐富的情感是人類進化的產物,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等,需要情感活動;第二段指出人類為了獲取足夠的情感體驗和生命經驗,創造了藝術,進入藝術情境,并且文藝作品承載的信息越多越特異,受眾的體驗就越好;第三段講的是大眾文藝能夠營造劇烈的高潮體驗,能否令受眾過癮是其基礎性評價標準;最后一段首句是本段的中心句,點明了本段的中心,即大眾文藝以受眾為中心,所以其類型化是必然的。[答案] 首先指出情感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性;然后論述人類為了讓情感能力得以提高,進行了藝術創作;接著引出大眾文藝的基礎性評價標準;最后得出以受眾為中心的大眾文藝必然是類型化的結論。5.為什么不能用傳統的文學評價標準來評價網絡小說?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的特點不同,評價標準自然不同。原文列舉了網絡文學不同于傳統文學的一些特點:傳統文學的路徑是表現現實,而網絡文學中現實世界不再是故事發生的主要背景;傳統文學是一種以作者為主體的精英文化,而網絡文學是以受眾為中心的;相對于傳統文學,網絡文學商業性更重,有“粉絲向”。另外,材料一最后指出“網絡文學的快速生長性決定了其判斷標準的不確定性”,材料三第三段指出傳統文學理論已經落后于時代,由此可知不能用傳統的文學評價標準來評價發展迅速的網絡文學。[答案]?、倬W絡文學與傳統文學路徑不同、創作主體不同、商業性程度不同。②網絡文學的快速生長決定了不能用傳統文學相對固定的評價標準來評價它。③傳統文學理論已經落后于時代。二、古代詩文閱讀(40分)(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題。(20分)熙寧轉對疏曾 鞏準御史臺告報,臣僚朝辭日具轉對。臣愚淺薄,14
恐言不足采。然臣竊觀唐太宗即位之初,延群臣與圖天下之事,所以成貞觀之治。周世宗初即位,亦延群臣,使陳當世之務,故顯德之政,亦獨能變五代之因循。今陛下始承天序,亦詔群臣,使以次對。然且將歲余,未聞取一人,得一言。豈當世固乏人,不足以當陛下之意歟?抑所以延問者,特用累世之故事,而不必求其實歟?伏惟陛下超然獨觀于世俗之表,詳思臣言而擇其中,則二君之明,豈足道于后世,而士之懷抱忠義者,豈復感知言之少乎?察今之天下則風俗日以薄惡紀綱日以弛壞百司庶務一切文具而已內外之任則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計則不足于食貨。近則不能不以盜賊為慮,遠則不能不以夷狄為憂。海內智謀之士,??痔煜轮畡莶坏靡跃冒惨??!兑住吩唬骸罢浔?,萬事理?!惫食家灾^正其本者,在陛下得之于心而已。得之于心者,其術非他,學焉而已矣。古之圣人,舜、禹、湯、文、武,未有不由學而成,而傅說、周公之輔其君,未嘗不勉之以學。故孟子以謂學焉而后有為,則湯以王,齊桓公以霸,皆不勞而能也。蓋學所以成人主之功德如此。誠能磨礱長養,至于有以自得,則天下之事在于理者,未有不能盡也。能盡天下之理,則天下之以事物接于我者,無以累其內;天下之以言語接于我者,無以蔽其外。夫然則循理而已矣,邪情之所不能入也;從善而已矣,邪說之所不能亂也。如是而用之以持久,資之以不息,則積其小者必至于大,積其微者必至于顯。古之人自可欲之善而充之,至于不可知之神;自十五之學而積之,至于從心之不逾矩,豈他道哉?由是而已矣。(選自《唐宋八大家大全集》,有刪改)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察今之天下則風/俗日以薄惡紀/綱日以弛壞/百司庶務/一切文具/而已內外之任/則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計/則不足于食貨B.察今之天下/則風俗日以薄惡/紀綱日以弛壞/百司庶務/一切文具而已/內外之任/則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計/則不足于食貨C.察今之天下/則風俗日以薄惡/紀綱日以弛壞/百司庶務/一切文具而已/內外之任/則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計/則不足于食貨D.察今之天下/則風俗日以薄/惡紀綱日以弛壞/百司庶務/一切文具而已/內外之任/則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計/則不足于食貨C [對于本題來說,可根據句式進行判斷?!帮L俗日以薄惡”“紀綱日以弛壞”句式一致,中間應斷開,排除A、D兩項;“內外之任,則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計,則不足于食貨”句式一致,中間應斷開,排除B項。]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御史臺,是中國古代一種官署名,負責糾察、彈劾官員,肅正綱紀。B.臣僚,古代指輔佐君主的文臣武將。14
C.轉對,宋代臣僚每隔數日,輪流上殿指陳時政得失,謂之“轉對”。D.陛下,古代對皇帝的尊稱,后來也用來稱太子、親王、皇太后、皇后。D [太子、親王、皇太后、皇后不稱“陛下”,稱“殿下”。]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段引用唐太宗、后周世宗兩位賢君的事例是為了證明臣子直言進諫的必要性和君王虛心納諫的必要性。B.第二段中作者委婉批評了當朝統治者雖然要求臣子進諫,卻不采納的事實。C.作者認為想要解決當今社會的諸多弊端,對君王而言,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奏效。D.作者列舉了虞舜、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傅說、周公等人的事例,充分說明了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B [“委婉批評”錯,從原文兩個語意明確、語氣強烈的反問句中可知作者是直接批評皇帝不虛心納諫的行為,并懇請皇帝能“詳思臣言而擇其中”。]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抑所以延問者,特用累世之故事,而不必求其實歟?(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則積其小者必至于大,積其微者必至于顯。(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還是因為請教詢問的事情,僅僅是延續歷代的舊有慣例,而不必探求其實質呢?(2)那么積聚起很小的東西就一定會發展到博大,積聚起細微的東西就必定會發展到顯著。10.作者認為能夠取得國家長治久安的方法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信息區間在第四自然段,“《易》曰:正其本,萬事理……學焉而已矣?!备爬ㄆ渲饕馑?,便可得出答案。[答案] 作者認為想要取得國家長治久安就要端正根本,在于內心確有所得,具體辦法就是不斷學習?!緟⒖甲g文】遵奉御史臺通知,臣僚在離開朝廷到地方上任的當天,要輪流詳盡陳奏朝政得失。臣愚昧淺薄,恐怕提出的意見不足以被采納??墒浅妓较掠^察發現,唐太宗在剛剛登上帝位之時,就召集群臣謀劃天下的事務,于是實現了貞觀年間的大治。后周世宗剛剛登上帝位,也召集群臣,讓他們陳奏當代必須立即解決的問題,因此也只有顯德年間的國政,14
能夠改變五代時期因循守舊的局面。如今陛下剛繼承了皇位,也下詔命令群臣,讓他們輪流提出看法??墒强煲^去一年多了,也沒聽說擇取了哪個人,獲得了什么好建議。這難道真是當今本來就缺乏人才,不足以符合陛下的希望嗎?還是因為請教詢問的事情,僅僅是延續歷代的舊有慣例,而不必探求其實質呢?臣跪拜敬請陛下高高站在世俗表面現象的上面獨自觀察,認真思考臣的建議而擇取那合適的東西,如此一來,唐太宗和后周世宗這兩位君主的英明,又哪里足以在后世被人提起,而士子中心懷忠誠節義的人,又怎會還感嘆提出有價值的意見的人太少呢?察看現今天下的情況,社會風氣一天比一天敗壞,朝廷綱紀一天比一天廢弛,各個機構,眾多政務,全都是徒有形式而已。朝廷和地方官員的任用,缺乏合適的人選;公家與私人的開銷,在財物上也顯得不富裕。往近了想,不能不把盜賊之事看作值得憂慮的事情;往遠了想,又不能不把周邊的其他民族當成需要擔心的對象。四海之內懷有智謀的人士,常常擔心天下的局勢不能夠長治久安?!兑捉洝飞险f:“端正根本,各種事情都可以得以解決?!币虼顺颊J為端正根本,在于內心確有所得。內心確有所得,具體的辦法不是別的,只是學習而已。古代的圣人,如虞舜、夏禹、商湯、周文王與周武王,無不通過學習而成功,而傅說、周公這些大臣輔佐他們的君王,也未嘗不是用學習來勉勵自己的君王。所以孟子認為學習之后才會大有作為,像商湯憑借學習而稱王天下,齊桓公憑借學習而稱霸諸侯,都不費力氣卻能實現目標。因此,不斷學習可以幫助君主成就這樣的豐功偉業。如果確能反復磨礪,長久積累,一直到有辦法讓自己內心有所得,那天下眾事的道理,就沒有弄不清楚的了。能夠把天下的道理弄清楚了,天下事物一到我這里,根本不能拖累住我;天下的言語來到我這里,根本不能蒙蔽住我。只要按道理辦事,不正當的嗜欲或情感根本不能侵入;依從正確的意見,荒謬有害的言論根本不能混淆是非。如此而長久運用,不停地學習,那么積聚起很小的東西就一定會發展到博大,積聚起細微的東西就必定會發展到顯著。古人用符合自己愿望的美好事物來充實自己,一直發展到妙不可測的神悟;通過十五歲進入高等學府學知識來不斷積累,一直發展到隨心所欲而不超越規矩,難道還有別的途徑嗎?只是通過學習罷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題。(17分)雪濤閣集序袁宏道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時使之也。妍媸之質,不逐目而逐時。唯識時之士,為能堤其潰而通其所必變。夫古有古之時,今有今之時,襲古人語言之跡而冒以為古,是處嚴冬而襲夏之葛者也。近代文人,始為復古之說以勝之。夫復古是已,然至以剿襲為復古,句比字擬,務為牽合,棄目前之景,摭腐濫之辭,有才者詘①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無才者拾一二浮泛之語,幫湊成詩。智者牽于習,而愚者樂其易,一倡億和,優人騶從,共談雅道。吁!詩至此,14
抑可羞哉!夫即詩而文之為弊,蓋可知矣。余與進之游吳以來,每會必以詩文相勵,務矯今代蹈襲之風。進之才高識遠,信腕信口,皆成律度,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與其所不敢言者?;蛟唬骸斑M之文超逸爽朗,言切而音遠,其為一代才人無疑。詩窮新極變,物無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語近平近俚近俳,何也?”余曰:此進之矯枉之作以為不如是不足矯浮泛之弊而闊時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傳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見之類是也;有以俚而傳者,如“一百饒一下,打汝九十九”之類是也;有以俳而傳者,如“迫窘詰曲幾窮哉”之類是也。古今文人為詩所困,故逸士輩出,為脫其粘而釋其縛。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淺易之語,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執是以觀進之詩,其為大家無疑矣。詩凡若干卷,文凡若干卷。編成,進之自題曰《雪濤閣集》②。而石公袁子為之敘。(選自《袁中郎全集》,有刪改)【注】?、僭x:屈服。②《雪濤閣集》:明代江盈科所著詩文集。江盈科,字進之。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此進之矯枉之作/以為不如是不足矯浮泛之弊而/闊時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傳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見之類是也B.此進之矯枉之/作以為不如是不足矯浮泛之弊/而闊時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傳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見之類是也C.此進之矯枉之作/以為不如是不足矯浮泛之弊/而闊時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傳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見之類是也D.此進之矯枉之/作以為不如是不足矯浮泛之弊而/闊時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傳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見之類是也C [正確斷句為:“此進之矯枉之作,以為不如是不足矯浮泛之弊,而闊時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傳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見’之類是也?!苯o本部分斷句,應先理解大意,注意實詞、虛詞。如開頭的“此”,指代的是進之的詩文,則知“矯枉之作”不可斷開,排除B、D兩項?!岸币话阌糜诰涫?,則可排除A項。]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逸士,即隱逸者,指節行高逸之士;也指人品清高脫俗、不貪慕虛名利祿的人。B.大家,古時指卿大夫之家,豪富之家,而在本文中指專家。C.石公,為袁宏道的號。號,是一種固定的別名,又叫“別號”,如李白號“青蓮居士”。D.敘,同“序”,早期寫作“敘”,后多寫作“序”,指書籍中評議等級次第的內容。D [“敘”,就是序言,為評論、介紹作品內容的文字。]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認為,由于時代的發展,文章必定會發生由古代到當代的變化,14
只有應時而變才是正確的寫文章的方法。B.作者認為近代文人提倡復古,這是對的,但把抄襲當復古,拾取前人牙慧,屈服于舊的體式,這種做法足以使人感到羞恥。C.作者認為江進之的散文高超脫俗、清爽明朗,只是有一兩句語言過于通俗,進之這樣做未免矯枉過正。D.作者批駁了復古主張的不合時宜,文章結構嚴謹而又不拘俗套,獨抒性靈,闡明了作者獨特的文學觀點。C [“江進之的散文高超脫俗、清爽明朗”不是作者的觀點,根據文中第三段“或曰”可知,是“有的人”這樣說的,而不是作者說的。且“進之這樣做未免矯枉過正”錯,原文說的是這是進之糾正不良習氣的作品。]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智者牽于習,而愚者樂其易,一倡億和,優人騶從,共談雅道。(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詩窮新極變,物無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語近平近俚近俳,何也?(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注意關鍵詞“牽”“習”“易”“和”的翻譯。(2)注意關鍵詞“窮”“遁情”“然”“平”“俚”“俳”的翻譯。[答案] (1)聰明人受這種習氣的牽制,愚笨的人喜歡這種容易的做法,一人提倡億人響應,連優伶和侍從這樣的俗人,也一起談論風雅的志趣。(2)他的詩極力創新和變化,所寫事物都能完全地表達出它們的情狀,但是其中有時有一兩句話接近于平易、俚俗和滑稽,是什么原因呢?15.作者認為當時的“詩文之弊”是什么?請簡要概括。(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信息區間在第二自然段,概括其內容,便可得出答案。[答案] 抄襲復古;摹字擬句;無個性無創新?!緟⒖甲g文】文章不能不發生由古代到當代的變化,是時代發展使它這樣的。它的美好或丑惡的品質的形成,不是由于追隨人的眼光,而是由于追隨時勢的變化。只有認清時勢的人,才能像防止河堤倒塌那樣防止文章衰敗,從而懂得文章變化的規律。古代有古代的時勢,當代有當代的時勢,模仿古人說話的樣子來冒充古人,這就像是在嚴寒的冬天卻穿著夏天的葛布衣裳一樣可笑。近代的文人,開始提倡用復古的理論來超過前人。復古是對的,14
但是他們已經到了把抄襲當成復古的地步,模擬前人字句,追求與古人勉強相合,放棄眼前景物不寫,而去拾取前人陳腐浮夸的文辭,有才能的人屈服于舊的體式,不敢施展自己的才能;沒有才能的人也可以拾取一兩句不切實際的話語,拼湊成詩。聰明人受這種習氣的牽制,愚笨的人喜歡這種容易的做法,一人提倡億人響應,連優伶和侍從這樣的俗人,也一起談論風雅的志趣。唉!詩歌創作到了這種地步,真是使人感到羞恥??!那么從詩歌創作到散文創作所產生的弊病,大概可以看出來了。我和進之自從在吳縣交往以來,每次相聚一定用詩文互相勉勵,致力于糾正現在模仿抄襲的風氣。進之才能突出見識高遠,信筆所寫信口所說,都形成一定的規則,他所說的都是現在人不能說的和不敢說的。有人說:“進之的散文高超脫俗、清爽明朗、語言懇切、音韻悠長,在這方面他無疑屬于當代有才能的人。他的詩極力創新和變化,所寫事物都能完全地表達出它們的情狀,但是其中有時有一兩句話接近于平易、俚俗和滑稽,是什么原因呢?”我認為:這是進之糾正不良習氣的作品,他認為不這樣不足以糾正浮淺的弊病,開闊當時人的眼界。不過在古代也有這樣的詩句,有因為平易而流傳的,如“睫在眼前人不見”之類就是這樣的;有因為俚俗而流傳的,如“一百饒一下,打汝九十九”之類就是這樣的;有因為滑稽而流傳的,如“迫窘詰曲幾窮哉”之類就是這樣的。古代和現在的文人被詩歌創作困擾,所以超凡脫俗之士一批接一批地出現,是為了擺脫詩歌創作中的約束,解除其中的束縛。要不是這樣,古代有才能的人有什么不能寫的,為什么要選擇一兩句淺顯的話語,不能自行割舍,以至于招來世人的譏笑呢?拿這種觀點來看進之的詩,他無疑是詩的大家了。此集中詩歌若干卷,散文若干卷。此集編成,進之自己起名為《雪濤閣集》。石公袁子為此集作序。(二)名句名篇默寫(3分)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3分)(1)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揚“九德”,并且在用人和從諫方面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管理好這個國家就是一件很輕松的事了。(2)《答司馬諫議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說是王安石的行事準則,也是歷史上一切改革家剛決精神的一種概括。(3)關于“荊軻刺秦王”,歷來頗多贊語,古人對此也有非議,如蘇洵就在《六國論》里這樣評論“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簡能而任之 擇善而從之(2)度義而后動 是而不見可悔故也(3)至丹以荊卿為計 始速禍焉三、語言文字運用(2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14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發展變化的。這種變動不居的特性正是謀事要“生于慮”的深刻背景。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充滿了先人智慧的這句諺語,告誡人們不要忘卻了遠景期待,而只盯著眼前的事物??鬃右辉倬咽廊?,“慮之不遠,其憂即至”。荀子說得也很通俗:“先事慮事,先患慮患先事慮事謂之接,接則事猶成。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禍不生雖然今天的時空環境同先賢們所處的時代大不相同,但是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并無二致。在瞬息萬變的當今時代,要想掌握推動事物發展的主動權,就必須未雨綢繆。對于改革開放來講,更是如此。它本身就是一項空前絕后的創新性探索,其間難免會遇到諸多不確定性因素,遭遇諸多意外情況。特別是當前我們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痹谶@種關鍵時刻,更應有超強的遠見意識,能對未來的發展態勢洞若觀火,而不能“臨時抱佛腳”,更不能寅吃卯糧。唯有懷以深謀遠慮的洞察,才能在紛繁復雜的世事萬物中站穩腳跟求得先機。17.下列在文中方框內所填的標點符號,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 , ?!薄?、 B., , ”?!?,C., ?!??!薄?,D.: ?! ??!?、C [第一處后的引用為不完全引用,此處可不填,也可填逗號,但不能填冒號。第二處前的句子為總說,其后幾句是對前兩句的分說,此處應用句號隔開。根據第三處前的冒號和引用的句子可知此處為完全引用,其句號應在引號內。第四處前后都是動詞性短語,故此處用逗號,不能用頓號。]18.比喻具有相似性,請據此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所用比喻進行簡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在這里將“我們所處的時候”比喻為“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按街辛骼烁?、人到半山路更陡”說的是行船到半路,人走在半山,會遇到大的波浪,更陡的山路,這跟我們所處的時候“會遇到諸多不確定性因素,遭遇諸多意外情況”具有相似性。19.有人把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改寫成:“這句諺語充滿了先人的智慧,告誡人們不要只盯著眼前的事物,而忘卻了遠景期待?!睆谋磉_上看,修改后的句子與原句相比,哪一個更好,為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修改后的句子更好?!斑@句諺語”指代的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故用“這句諺語”14
承接前文,與前文銜接更緊密。結合前后文可知,此處強調不要只看現在,而要看得長遠,故后兩個分句應為“告誡人們不要只盯著眼前的事物,而忘卻了遠景期待”。因此,修改后的句子與前文聯系更緊密,表達也更準確。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題。水平思考就是要加大思考的廣度,突破自我設限,是①。水平思考的關鍵在于“聯想力”,而不是“判斷力”。水平思考的特性是在過程中只做迅速簡單地判斷,不需要做審慎或嚴密的判斷。垂直思考是一種邏輯式思考,它講究順序嚴謹、推斷合理,要求②,我們必須養成追根究底的精神,運用“判斷力”一步步地進行,每一個步驟都必須說得出原因,而且要正確。如果有一口井沒有水了,水平思考會說:“讓我們到別的地方挖挖看?多挖幾個地方一定會找到水的?!贝怪彼伎紕t會說:“既然這里曾經有水,那就讓我們再往下挖深一點,③?!?0.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第一空,根據第二段開頭“垂直思考是一種邏輯式思考”進行反向概括,再聯系“水平思考的特性是在過程中只做迅速簡單地判斷,不需要做審慎或嚴密的判斷”,可得出“一種非邏輯思考方式”;第二空,結合第一段“加大思考的廣度”以及后文“必須養成追根究底的精神”“每一個步驟都必須說得出原因,而且要正確”,可得出“提升思考的深度”;第三空,綜合前文“多挖幾個地方一定會找到水的”和“再往下挖深一點”,以及上文對“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的介紹,可得出“深的地方一定會找到水的”。[答案]?、僖环N非邏輯思考方式?、谔嵘伎嫉纳疃取、凵畹牡胤揭欢〞业剿?1.請分別用否定句概括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的特點。每句不超過10個字。(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第一段“不需要做審慎或嚴密的判斷”是說水平思考的特點,本身是否定句,根據字數需求“或”前后任意保留一個形容詞即可,可得出水平思考的特點:不需要做嚴謹的判斷。垂直思考的特點文中沒有直接的概括,需要結合第一段和第三段有關水平思考的特點“水平思考的關鍵在于‘聯想力’”和“多挖幾個地方一定會找到水的”來理解,用否定句式,可得出垂直思考的特點:不需要展開聯想。[答案]?、偎剿伎嫉奶攸c:不需要做嚴謹的判斷;②垂直思考的特點:不需要展開聯想。四、寫作(40分)14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40分)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時代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命制出一份考卷,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是這個時代的答卷人。作為時代新人,我們也要面對新時代這個“出卷人”為我們命制的考卷。這份考卷既有如何規劃我們個人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基礎題,也有如何不斷適應時代的要求來調整我們步伐的社會實踐題,還有如何樹立遠大理想、無愧歷史擔當的深入分析題。你正在思考哪類題?你準備如何答好這類題?要求: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緦懽髦笇А俊〔牧蠈r代視為出卷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答卷人,考卷內容包括三類:“個人規劃”是基礎題,如何規劃個人學習、工作和生活,對于學生來說,主要是規劃學習,如為中華之復興而讀書;“適應時代的要求”是實踐題,要求解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樹立遠大理想”是深入分析題,要求思考個人與時代的關系。我們需要任選一類題,并寫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參考立意:①為中華之復興而讀書;②讓時代指引前進的方向;③心懷中國夢,樹立遠大理想;④國家富強,你我之責?!痉段氖纠课覟樾埴?,當為時代展翅幾千年前,在天下紛亂的戰國時代,孟子曾說:“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在那個時代,他當仁不讓,自覺擔當起匡扶天下的歷史責任。如今,生逢盛世,我輩雖才能不及先賢,但也當立志為雄鷹,為時代而展翅;應時代要求,為中國而圓夢。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蓖瓿蓵r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神圣職責;而每一個時代,都有個體化身雄鷹,搏擊歷史的長空,推動了時代的發展。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項羽以“彼可取而代之”的豪壯之語,順應時代潮流,將暴秦掃入歷史的故紙堆;五代十國,民生凋敝,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劉裕起于尋常巷陌,以氣吞萬里如虎之志,金戈鐵馬之勢,建立劉宋;近代以來,一代代進步的中國人開眼看世界,師夷長技,把強國強民視為時代賦予自己的責任,用自己的鮮血澆灌出中華民族崛起之花。百年前,梁啟超曾大膽預言“少年強則國強”?!皣遗d亡,匹夫有責”,少年亦有責。對我們來說,有鷹擊長空之志,方可成不世之功。但同時,少年之志,還需要適應時代的要求,才能不辜負時代的期許。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少時飽受日軍空襲轟炸之苦,有感于國家任人宰割,最終決定為了國防強國,放棄安穩的醫學之路,從事時代更需要的造船業。20世紀50年代末,中國決意自主研發核潛艇,他再一次順應時代的需求,將自己隱姓埋名三十年,全力投身于核潛艇的研制事業中去??v觀黃老的人生軌跡,永遠是圍繞著時代的需求進行調整、轉變,每一次變化,都包含著以天下為己任的豪邁和對時代的歷史擔當。黃老之志,如雄鷹展翅,14
在科研的浩渺長空里翱翔,最終推動了中國核潛艇時代的到來。書生李賀有詩云:少年心事當拏云。少年當有鷹擊長空之志,更應該有兼懷天下,順應時代之心。如雄鷹般展翅,從來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時代的發展需求。這該是每一個少年人的覺悟。我愛這個時代,因為建設它的責任已來到我們的肩上。我們從降生之時起,就承載了家庭的期望、祖國的期望、時代的期望。我們曾無數次構想過自己的事業,遙望過自己的理想,每一種事業,每一個理想,都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我們是雄鷹,但雄鷹從不為自己展翅,而只為時代翱翔。時代賦予的使命讓我心懷自豪!這個時代,既是我責任所在,也是我心之所在?!久麕燑c評】 本文選擇回答材料中的“社會實踐題”,個人的學習理想、志向,都應該和時代息息相關,并隨著時代的要求而調整變化。論證有力,長于引用。在論證中,側重事例論證,先用排比敘例的形式展現項羽、劉裕、愛國志士受時代影響而立志,氣勢逼人,又詳細介紹了黃旭華人生軌跡的多次轉變都因時代而起,素材豐富。文中多處出現名人名言,顯示出作者平時豐富的積累。文章立意高遠、論證有力,是一篇文采與風骨俱佳之作。14